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智力方式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智力方式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人的创造性活动主要依赖于推理,而孩子的创造性活动从心理上来说却只是一种“联结”。同样是为了建立起从A到B之间的联系,成年人的方式可能会是从已有众多的复杂逻辑关系中“推理”出一条可以反复证明的通道;而孩子们的方式却可能会显得更为直接而不受其他经验的影响。因此,在孩子的智力活动方式的选择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尊重他们。许多孩子所受到的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在幼年时期让孩子获得大量知识的重要性。

有一幅儿童画大家非常熟悉,它表现的是一个孩子把绳子系在月亮上荡秋千的美好想象。这幅画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特点的一个最为生动的说明。成年人的创造性活动主要依赖于推理,而孩子的创造性活动从心理上来说却只是一种“联结”。所谓“联结”,是指两种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来说明这种过程的含义。

同样是为了建立起从A到B之间的联系,成年人的方式可能会是从已有众多的复杂逻辑关系中“推理”出一条可以反复证明的通道;而孩子们的方式却可能会显得更为直接而不受其他经验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有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连他们自己对这些活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人们可能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之所以显得非常新奇、独特,原来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的经验相对较少。事实情况也正是这样。孩子们头脑中经验的“点线”比成年人少,一方面表明了孩子们心理上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的活动带上一种非常独特的色彩。

这种认识应该给家长和老师带来这样的启发:当家长或老师试图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把自己的智力经验教给孩子,二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智力方式活动。

人们通常总是选择前面一种教养方式。生活当中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父母在孩子们的面前自我感觉总是不错的,因为他们懂得的东西确实不少,觉得有资格也有必要让孩子也掌握这些东西。他们常常会用教训的口吻对孩子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做”,如果孩子出了“错”,父母当然会不厌其烦地去纠正他们。孩子在摆弄玩具的时候,父母会很有耐心地让他们掌握这种玩具的“玩法”,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父母会教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绘画“常识”;当孩子在得意地讲述他们那些异常荒诞的故事的时候,父母会时常提醒他们故事发展的“线索”,以使他们掌握口头表达的各种各样的“规则”——一句话,父母试图让孩子的小脑袋跟我们的经验丰富的头脑一样去思考问题!

在大部分情况之下,如果把成年人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则强加给孩子,他们的自由探究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在孩子的智力活动方式的选择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尊重他们。报刊上曾介绍过美国一位颇有成就的小画家,她是个不满10岁的女孩,她被评论界称赞为“具有毕加索的风格和天才”。她从未受到过绘画方面的训练,因为她的母亲担心那些现有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会阻碍她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她的绘画完全是独特个性的天然表现。

这样说来,是不是应该放弃在智力活动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呢?专家们的态度恰恰是相反的。在引导孩子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父母似乎可以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但不要过多地强迫他们掌握成人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按照成人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创造可言了。许多孩子所受到的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在幼年时期让孩子获得大量知识的重要性。问题是,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不等于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都会形成独特的“板块模式”或者叫“定势”,这些东西就是成人头脑中解决问题的各种“规则”。它们对于解决一些类似问题来说往往是有效的,但对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说却常常起着阻碍的作用。有个孩子在吃苹果的时候发现苹果核儿的形状像颗五角星,他的爸爸觉得非常惊奇,也非常感慨,因为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苹果也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成人恐怕很少有人在吃苹果之前,先将它横着切上一刀,而孩子却会这样做!

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会不会因为孩子吃苹果的方法太“别扭”而强迫他们学会更加“通常”的方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