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重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多重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发育迟缓或严重运动障碍是多重障碍儿童常见的特征之一。许多多重障碍儿童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目前的智力测验工具难以施测。部分多重障碍儿童有自伤行为,如啃咬手指、撞击头部或身体等。由于多重障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其预防也比较困难。鉴于此,针对已经出现的多重障碍儿童,我们可以从医疗及教育两方面进行干预。多重障碍儿童特殊教育干预主要从教育训练课程来进行说明。

一、多重障碍儿童的定义

在特殊教育中,常以儿童身心损伤或缺陷为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例如智力较低称为智力障碍,眼盲称为视觉障碍。多重障碍这一术语出现较晚,但多重障碍儿童却是和其他类型障碍儿童一样早已存在。台湾地区在《残障福利法》(后更名为《身心障碍者保护法》)中对多重障碍者所下的定义为:“多重障碍,指具有非因果关系且非源自同一原因所造成之两类以上障碍者,如兼具智障、视障、听障、语障、肢障、颜面伤残、植物人、病弱、自闭症等两类以上之障碍者。即指两类以上生理功能障碍,或两类以上不具有连带因果关系且非源自同一原因所造成之障碍者。”多重障碍的类型不是每种障碍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些障碍彼此相互影响形成的新的独特的障碍。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以主要障碍加其他次要障碍分类方法将多重障碍分成不同类型。《特殊教育辞典》(朴永馨, 1996)中将常见的多重障碍分成四类:智能不足兼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兼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兼行为问题、聋兼盲。实践中,我们常简单地根据障碍的数量将多重障碍分成二重、三重、四重、五重障碍(残疾),其中绝大多数是二重障碍。

由于多重障碍定义和鉴定障碍类型标准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统计资料的收集发生困难,对多重障碍的发生率的统计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内地1987年进行的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多重障碍儿童占六类残疾人总数的13%左右,这个调查的标准是同时具有五类残疾(视、听、智力、肢体和精神病残疾)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上。我国台湾地区多重障碍儿童的出现率,从1992年的第二次特殊儿童普查所获资料看,6~14岁儿童中多重障碍儿童占0.205%,多重障碍儿童占所有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比例将近10%。多重障碍的成因就如同它的症状,相当复杂,大多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三类因素的多个变量作用的结果。

二、多重障碍儿童的特征

多重障碍儿童即生理、心理、智力或感官上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合并出现,有数十种、百种以上的组合,难以统计。另一方面,多重障碍特征也不是将每一种障碍的典型特征简单相加,实际上属于“累积放大效应”,每增加一种障碍,其残疾的程度更加严重。下面从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与沟通、社会适应和基本健康状况等方面加以介绍。

1.运动

动作发育迟缓或严重运动障碍是多重障碍儿童常见的特征之一。这些运动障碍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有的能得到改善,有的伴随终生。运动障碍不仅限制了儿童的动作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他们对外界世界的感知,特别是在他们生长发育早期(Perla,Fabiana, Ducret&Walter,1999)。

2.感知

大多数多重障碍儿童有视觉、听觉、本体觉和其他感觉障碍的一种或几种障碍,其中有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的是外周感受器受损。

3.认知

许多多重障碍儿童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目前的智力测验工具难以施测。因此,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明确多重障碍群体的智力分布特点。

4.语言与沟通

由于中枢系统受损或发声器官发生结构上的畸变和功能上的缺陷,许多多重障碍儿童与人沟通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以及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语言和沟通上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多重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使研究人员难以趋近他们的心理世界。

5.社会适应

①无社会意义的刻板行为。有的多重障碍儿童常出现无意义的躯体动作,满足自我刺激需要,不表达特定的社会意义,如有规律地摇头摆躯、磨牙、旋转物品等。②与他人互动不当。有的多重障碍儿童有时过度“热情”,表达出与当时场景不合适的言行或不文明举止;有的可能极度退缩,不愿主动与他人互动或对他人的互动没有反应。③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受神经系统或肢体障碍的困扰,多数多重障碍儿童不能或无意识承担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日常生理自理,有的人可能终生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④自伤行为。部分多重障碍儿童有自伤行为,如啃咬手指、撞击头部或身体等。

6.基本健康状况

多重障碍儿童的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性很大,与同龄常态儿童相比较,有的多重障碍儿童健康状况良好,有的健康状况明显不佳,如心肺功能差,消化吸收差,身高体重都不及常态儿童等。某些极重度多重障碍儿童还有严重生理问题,如吞咽障碍、呼吸问题、严重癫痫及对外界刺激的机警度过低等问题。

三、多重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由于多重障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其预防也比较困难。鉴于此,针对已经出现的多重障碍儿童,我们可以从医疗及教育两方面进行干预。

(一)医疗康复干预

1.矫形外科术

一般以整形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为主,对畸形的外观进行矫正手术;对废弃无用的肌肉进行肌肉重建,或是肌肉转移手术;对断裂的周边神经进行显微神经重建手术或神经移植手术;对残缺的部分进行重建手术,使身体尽量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来应对日常生活的挑战。

2.康复治疗

对多重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职业鉴定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社工人员、假肢及辅助器材的装配等治疗。具体表述如下。

(1)物理治疗师用运动治疗及物理因素如热、冷、光、水等知识来减轻疼痛,增强或恢复肌力、协调关节活动度,且根据儿童个别需要和功能,训练其动作技巧。

(2)作业治疗是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活动和技巧来治疗儿童,使儿童从相关的活动中得以改善生理及心理功能,学习生理及心理的适应技巧。

(3)语言治疗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的评估与治疗、认知康复、吞咽康复、婴幼儿喂食评估与训练;设计辅助沟通工具。

(4)社工人员主要是帮助儿童及家庭在社会环境中有较好的调试。协助的方式包括帮助儿童及家庭增加改变环境的能力,或协助其寻找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其生活环境及品质。

(5)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工作包括:评量儿童各项认知能力与心理特质,筛选可能的功能障碍,协助诊断,并拟订康复计划;评估儿童生活压力、社会支援及就医情景等方面的问题,协助儿童排除内心和环境中各种不利康复的压力来源;协助儿童及家属对疾病事实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以达最佳的心理调适,发挥最佳的心理潜能。

(6)假肢及辅助器材的装配及训练是帮助残疾儿童发挥承重、行走及手部功能的治疗方式。

(二)特殊教育干预

多重障碍儿童特殊教育干预主要从教育训练课程来进行说明。除了着重一般医疗保健和机能训练外,一般来说,多重障碍儿童的课程重点包括:动作技能、自我照顾技能、社会技能、沟通技能、功能性学术技能、职业技能和休闲活动技能。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课程应依据以下原则做具体安排与实施。

1.充实生活经验

多重障碍儿童由于行走能力与动作能力的障碍、视听障碍、智力障碍及生活经验领域受到限制,因此,一些扩展生活经验的活动,如实地观察、参观、欣赏,充分利用视听材料及其相关课程,对多重障碍儿童而言极为重要。

2.培养基本生活习惯

多重障碍儿童常因长期生活在康复训练机构或因父母照顾上的疏忽或过分关注,其基本的生活习惯,如穿衣、吃饭、洗漱及社会交往,未曾接受基本的训练和适当的指导,将会严重影响其日后的社会适应。因此,在幼儿园、小学课程中生活习惯教育要占很大的比重。

3.重视劳动教育

多重障碍儿童生涯发展目标中“过独立、整合、有生产力的生活”是追求的目标,因而在早期播下生活自理、勤于劳动的种子,有利于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也为日后的职业技能、工作态度的形成奠基。

4.指导休闲生活的利用

休闲教育对多重障碍儿童尤其重要,通过音乐、美术、文艺、戏剧、工艺的熏陶,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多重障碍儿童虽然生理上有障碍,但对多数儿童而言,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并无障碍,适当的休闲生活培养,可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其生活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