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诚实和信任的品质

培养孩子诚实和信任的品质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任的积极后果是愉快的感觉和最低限度的恐惧。由此可见,信任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父母应当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信任品质,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信任的内涵。如果孩子缺乏信任的品质,容易在今后的人生中表现得情绪易于低落、缺乏安全感。这种欺骗很可能会对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是不可取的。

父母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地服从安排,就用诱骗的手段去引导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是不能够懂得许多大道理的,父母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哪怕听了,也不明白,所以父母用一些善意的谎言,编造一些故事让孩子接受安排,也会有些效果。但是,当孩子发现了这些话是谎言,或者父母为了让孩子服从安排对孩子许下了承诺,之后却没有兑现,就会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感到自己受到最信任的人的欺骗。另外,父母有时候也会出于各种原因对孩子不诚实。看来我们做父母的很难做到不对孩子撒谎,但是,做父母的如果不对孩子真诚相待,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又凭什么去要求孩子要真诚待人,凭什么让孩子去信任别人,凭什么让孩子取得别人的信任?我们要对孩子编造故事、讲“善意的谎言”之前,要考虑些什么呢?

典型案例

欢欢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做检查,可是,欢欢害怕去医院,更加害怕医生拿各种器械在身上摆弄,那些冷冰冰的器械是欢欢不愿意接触的。妈妈就说:“欢欢要是听妈妈的话,乖乖地去医院做检查,做完检查欢欢想要买什么妈妈都给买!”欢欢不知道想要买什么,可是欢欢有一次跟爸爸妈妈去玩水,看到别的小朋友游泳,觉得很好玩,自己就想要游泳,可是他自己不会游。所以,欢欢想要妈妈带自己去学习游泳,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要买东西,但是我做完检查想做什么你都可以答应吗?”妈妈为了让欢欢去做检查,好不容易找到了办法,就一口答应下来。后来,欢欢做完检查就要妈妈带自己去学游泳,可是,妈妈因为工作忙,自己也不会游泳,就推三阻四地搪塞了过去。后来有一天,欢欢吵着要跟妈妈上街去,妈妈也骗他说:“你好好待在家里,妈妈回来给你买好吃的!”欢欢当然不相信,妈妈无奈,只好又想别的法子,就说:“你看到那边的警察叔叔了吗,小孩子不准跟着妈妈上街乱跑的,要不然警察叔叔要把他抓起来!”欢欢也不听,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好严厉地说:“再不听话妈妈就要打人了!”欢欢感到很委屈,就哭了起来。

专家解读

信任的品质对于孩子很重要

根据爱利克·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理论来看,人的一生要经历8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一个任务,这些任务以危机的形式出现。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期,它对应的社会心理阶段包含的内容就是信任对不信任。信任的积极后果是愉快的感觉和最低限度的恐惧。由此可见,信任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父母应当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信任品质,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信任的内涵。如果孩子缺乏信任的品质,容易在今后的人生中表现得情绪易于低落、缺乏安全感。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正处在需要通过勤奋的学习树立自信心的时候,这些负面情绪和性格将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没能在学习中体会勤奋带来的回报和他人的认可(在这个阶段,尤其是父母的认可),他们将变得自卑、怯懦。

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首先应该知道,诚实的态度至关重要,漫不经心和戏弄孩子的态度绝对不可取。其次,父母还需要明确,偶尔采取带有欺骗性质的方式和长期采取欺骗的态度对待孩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事情,前一种情形在不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信任关系并且没有更好选择前提下是可取的,后一种情形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取。父亲欺骗孩子说晚上回来陪他一起做游戏,让他听妈妈的话去理发,孩子去了,可是晚上父亲回来完全没有当回事,只让孩子一个人在一边玩,没有主动履行自己的承诺,孩子来找父亲陪他玩,父亲就推脱自己有事情而不理孩子。这种欺骗很可能会对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是不可取的。但是,父亲为了让生病的孩子吃药,就把药放在好吃的东西里面,孩子没有察觉就吃了,而且因为吃了药,病很快就好了。父亲为了孩子好才这样做,它与第一件事情在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上截然相反。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用一些小技巧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父母始终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不能够把孩子当成宠物一样逗着玩。如果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情,最后却没有做到,对孩子来说,有许多害处。其一,孩子会认为父母是“骗子”,说话不算数,以后也就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话了;其二,孩子认为言行是可以不一致的,即使说过的话也可以不做,那孩子也很容易学会欺骗他人;其三,欺骗是一种好用的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让别人去做事情,这样等孩子长大以后,就喜欢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别人。

因此,教育孩子的技巧是灵活的,但态度一定要真诚。不能出于炫耀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明智而欺骗孩子,更不能为了娱乐自己或者家人而欺骗孩子。

好父母修炼

做父母的要言出必行

如果做父母的想用激励的方法让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去做某件孩子不是很喜欢但对他很有益的事情,父母没有更好的办法,就答应给他一样他喜欢的东西,那么,无论这个东西是什么,父母都要尽量兑现这一承诺。

有时候,父母当时做出了承诺,可是过一段时间想想又后悔了,到头来,孩子没有得到父母承诺过的东西,这是不妥当的。如果父母没有考虑好答应给孩子什么东西或做什么事情,就不要随意地许下承诺。在父母许下承诺之前,父母之间最好能够协商好,考虑这个东西是否适合给孩子,这件事情是否适合让孩子去做,还要考虑这个东西或这件事情是否在父母和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

有时候父母所承诺的东西在孩子实现目标的时候已经没有或者买不到了,父母就把责任全部推卸到客观因素上,也是不妥当的。当父母为孩子许下承诺的时候,事先就要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以及怎样来应对这种变化。当然,世界总是在变化的,没有人可以完全把握住未来的事情,但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一点,所以,父母要么准备好备用方案,要么对孩子讲清楚,如果在客观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孩子把做事做好了,就兑现承诺。

父母不能因为担心、取巧而欺骗孩子

父母有时候舍不得责备孩子,但是孩子却不时有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要求,还经常不听父母的话执意要做这些事情,父母没有办法,就欺骗孩子这些事情如何做不得,这种欺骗里面往往还带有恐吓的因素。比如,彬彬晚上想要到外面去玩,母亲担心天太黑了会不安全,而且最近小区发生了一些偷盗的事情,新闻里也报道有孩子被拐卖的事件。母亲就骗彬彬说:“天黑了,外面有吃人的怪兽,会把你抓走吃掉的。”彬彬听了以后很害怕,就不敢出去了,并且以为小区里面真的有吃人的怪兽,即使白天也不敢一个人从小区树木茂密的道路经过,而且一看到阴暗的角落就害怕。母亲本来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说谎保护孩子,但是却弄巧成拙了。聪明的母亲会把新闻给孩子看,并且跟彬彬讲一些安全常识,而不是一味地恐吓他。

父母有时候也喜欢用取巧的办法来哄骗孩子,避免孩子做错事。比如,彬彬有一天要把硬币扔到喝水的杯子里去,父亲不愿意过多地解释也不愿责骂孩子,就把硬币拿过来,说帮彬彬扔,结果父亲把硬币换成了冰糖,孩子不知道父亲的把戏。但是,后来彬彬一个人玩耍的时候,就把真的硬币扔进去了。孩子没有可靠的分辨能力,如果孩子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做父母的该禁止的就要禁止,不能欺骗或优柔寡断。

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避免去做不适当的事情

做父母的为了避免让孩子做一些不适当的事情,难免会责骂、呵斥、恐吓、命令孩子,但是,做父母的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惧怕父母,孩子尊敬父母是好的,而如果孩子惧怕父母却是不好的。不过,除了采取这些方式以外,做父母的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做一些适合孩子做的、孩子同样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欢欢晚饭后想要看电视,可是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最好不要看或者少看电视,爸爸就把欢欢最喜欢的积木块拿出来,和他一起玩搭积木游戏,欢欢忙着玩游戏,也就忘了要看电视的事情了。如果欢欢还是不愿意,一定要看电视,爸爸又把欢欢喜欢看的图画书拿出来,给欢欢讲动物、植物,还可以给欢欢讲故事,这样一定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成长小贴士

1.父母不可经常对孩子撒谎,哪怕是为了孩子好,“善意的谎言”也只是下策。

2.如果孩子揭穿了父母的谎言,父母要坦率地承认错误,不可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