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波折的成长过程

有波折的成长过程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大有刚来的时候是中班,虎头虎脑的。后来我们就开始画人了,大有一开始在画人的时候,非常简单。大有最近的一些人物画显得越来越成熟,比如他画的自己,对眉毛、眼神甚至嘴唇上的纹理都有了更加细致的描绘,脚上还细致地画了一双鞋。当然孩子的成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在孩子的画中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的冲突让孩子焦虑,直接在画中体现出来了。只有调整好这个关系,孩子的绘画发展才会前行。

记得大有刚来的时候是中班,虎头虎脑的。他的名字特别有趣,叫大有,一个典型北方男孩的名字。大有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文质彬彬、知书达理。

他刚来的时候,我们的课程会有很多感觉性的训练,比如对跳跃、震动、风、豆子的声音等的各种感知觉的绘画表达。我们是通过这样的课程来训练孩子敏锐的感受力,并且让孩子觉得好玩,不至于觉得画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后来我们就开始画人了,大有一开始在画人的时候,非常简单。比如下面这幅人物,整个人的形象和造型是非常简单的,从五官到身体各个部分都是用圆来表现的,细节不是很多,当然这样的人物画是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绘画表现的。

我们再来看看后来大有的人物画《擦黑板》(一年级)。这幅画中的人物虽然只有后背,但人物造型已经比前面细腻很多,我们可以看到脖子已经不再是一个圆圆的东西,而是呈现细长状,身体也方了一些,手也画得更加细腻了。

大有最近的一些人物画显得越来越成熟,比如他画的自己,对眉毛、眼神甚至嘴唇上的纹理都有了更加细致的描绘,脚上还细致地画了一双鞋。

当然孩子的成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在孩子的画中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如在大有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刚入小学不是很适应,父母也不是那么适应。特别是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规则意识特别强的人,而大有那时做事比较慢,爸爸就特别不能接受这样的状态,于是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样的冲突让孩子焦虑,直接在画中体现出来了。我首先感到孩子的状态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写生,孩子画了一条马路,然后他用笔一点一点地点地面上的点,那是密密麻麻的点,我感觉到孩子在点那些点的时候有些强迫,又有些精神游离,总之就是不对劲。后来和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一下,妈妈说了大有最近和爸爸的冲突确实让孩子状态不是很好。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时候孩子画的人物,明显线条涣散,人物的造型都是松散和结构不清的,我们甚至觉得孩子的人物画是在倒退的。其实这不是绘画能力的倒退,而是和孩子那个时候的状态有关。

而我们工作室的课堂是能够给孩子一个完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的,所以孩子是完全真实地表现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画里面表露无遗。这个时候家长要关心的不是孩子能不能画、画得好不好,而是他和父亲的关系如何。只有调整好这个关系,孩子的绘画发展才会前行。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后来大有的爸爸也在不断调整,没有做任何的心理疏导,孩子的状态便一点点恢复了,这一切的变化我们都在孩子的画里面可以发现。

前面我写到不可以从孩子的一幅画中去推断什么。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一幅画的时候,可能正好当时孩子的状态不是特别好,然后在画里面体现出来了,而那仅仅是某一个瞬间而已,并不是孩子的常态,所以我们不能用某一幅画去判断孩子的状态。当我们看到孩子这样一个绘画成长的变化过程,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父母的成长,接纳一切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很多情况都会慢慢好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