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精神代代传

革命精神代代传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7年7月,身为中华全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的廖承志,在不能自由活动的情况下,给他的二女儿画了两幅画,以抒发自己的革命情怀,并写了一封信,对这两幅画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教育子女要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他的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手持拐杖艰难前进;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位母亲为了革命,忍心丢下正在哺乳的婴儿,和丈夫一起出发了。

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他们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进,后来,都成为有作为、有建树的人才。

1967年7月,身为中华全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的廖承志,在不能自由活动的情况下,给他的二女儿画了两幅画,以抒发自己的革命情怀,并写了一封信,对这两幅画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教育子女要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他的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手持拐杖艰难前进;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位母亲为了革命,忍心丢下正在哺乳的婴儿,和丈夫一起出发了。随着两幅画,廖承志给女儿写道:

“你送给我一部好书,我还你什么呢?横直睡不着,便又画了两张画。作为画,是不行的,但姑且描出我的心境。第一幅是爸爸在长征时的大致景象。千万不要忘记革命是历经千辛万苦、无数牺牲才得到胜利的。你爸爸要说诉苦忆甜,自问五谷不分,惭汗无地。但苦头却在长征时尝过。你们是一帆风顺,在温暖暖、软绵绵的温室长大的,千万要警惕,不要忘了本。

“第二幅画的也是在长征时候,是在丹巴亲眼看见的。旁边是四川一位参加革命不久的母亲,她后头站着的是她自己的丈夫。我记得那时左边是悬崖千丈,右边是金沙江,一片黄澄澄的麦浪,加上少数民族特有的碉堡式的房子,周围羊马成群。但是,队伍要前进,妈妈不能带着孩子。就在千丈崖头,她找到了当地一位孤独无亲的老汉,把儿子送给他,老汉欢喜得直笑。孩子的妈妈给孩子喂完最后一口奶,然后就前进了。

“孩子的父亲怎样想?你可以想得到。革命是要前进的,焉能带着孩子冲锋陷阵?可能,还是父亲动员母亲把孩子留下的。后来呢?那父亲,那母亲,都到了延安,但再也见不着了,他们都牺牲了。那孩子,如今在哪儿?如果还活着,应是三十二三岁的人了。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他还活着,必定连父亲母亲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你读了有何感想?生活得过于舒服是会害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