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子双双登科,父亲难掩自豪

儿子双双登科,父亲难掩自豪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大概是觉得:父亲与儿子同入考场,自古罕见;再说,年轻时曾屡屡应试,屡屡名落孙山,怕此次万一还不中,岂不贻笑大方?苏轼、苏辙同场应试,同时名列前茅。欧阳修拿着他们的文章给别人看,并且说:苏洵没有参加考试,人们无不为之遗憾。苏轼、苏辙的学识,看来比父亲苏洵更深厚,更扎实。而他们的文学成就,也远远超过了父亲。儿子胜过了老子,作为父亲的苏洵当然觉得脸上光彩,心里也甚为得意。

苏洵原打算和儿子一起参加考试,但临近考试时,却托病没有去。人们动员他,他也没有听从。

究其原因,大概是觉得:父亲与儿子同入考场,自古罕见;再说,年轻时曾屡屡应试,屡屡名落孙山,怕此次万一还不中,岂不贻笑大方?

公元1057年举行的进士考试结束了。苏轼、苏辙同场应试,同时名列前茅。欧阳修拿着他们的文章给别人看,并且说:

“恐怕到了三十年以后,人们只知道有苏文,不知道有我欧阳修的文章了!”

当时的仁宗皇帝也看重苏氏兄弟的文才,朝罢回宫,他喜形于色地对太后说:

“我今日得二文士,是四川的苏轼、苏辙。可惜我老了,恐怕不能对他们多加重用,只好留给后人了。”

不久,朝廷便对兄弟俩分别委任了官职,叫他们各显身手去了。

苏洵没有参加考试,人们无不为之遗憾。但是,由于他的威望高,才气也大,因而朝廷也给了他个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比起父亲来,苏轼、苏辙的科场考试那是顺利多了,容易多了。苏洵有感于此,曾作了下面这样一首小诗: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小草)。

常言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苏轼、苏辙的学识,看来比父亲苏洵更深厚,更扎实。而他们的文学成就,也远远超过了父亲。儿子胜过了老子,作为父亲的苏洵当然觉得脸上光彩,心里也甚为得意。

那“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的诗句,就流露出了一种难以掩饰的自豪感。这不正是他所殷切期望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