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是痛苦啊

真是痛苦啊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之前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都是他无意识中形成的习惯,那么在他成为小学生之后,他就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习惯了。当他发现这一点之后,他就会开始频繁地要求例外,而好习惯的养成,也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养成,势必要经过一些痛苦的过程,熬过那些过程,习惯才能养成。要养成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而时间表是帮助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好工具。

从可以自由玩耍的孩子,变成每天按时上学的小学生,然后每天还有很多不得不遵守的规矩,有各种需要应付的事情,很多孩子的心理转换会有些慢,或者说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的,所以他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会觉得有些痛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上学时,早上起床的时间不会那么早,孩子可以睡个懒觉,甚至可能会被允许睡到自然醒。然而上学之后,学校的上课时间就会制约他的起床时间,他不能再睡懒觉,必须早起,如果家离得学校远,他就要起得更早。这打破了孩子原本的生活习惯,而且早起对所有人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多成年人都很厌恶早起,更何况是孩子?

于是,感觉到痛苦的孩子,就会开始抗议,并以一种对各种事情消极的态度去抗议,这时的孩子很容易会出现浪费时间的表现。比如,拒绝做作业,玩得不愿意停下来,对爸爸妈妈的催促装作听不见,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虽然着急,但有些时候也会觉得不那么忍心,毕竟看着孩子那么痛苦,我们内心想必也会觉得不那么舒服。

可是,前面提到了一个词——“习惯”。既然原来的生活状态可以形成习惯,孩子可以适应原来的习惯,那么为了摆脱痛苦,只要把成为小学生后要做的事情也变成习惯,当孩子逐渐习惯学生的生活状态之后,他就可以适应这种看似紧张但其实很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了,而且有更多新鲜的事物等待他去发现,有更多新鲜的事情等着他去体验,到那时他也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同时也就不会那么“主动”地去浪费时间了。

如果说之前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都是他无意识中形成的习惯,那么在他成为小学生之后,他就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习惯了。此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非学生状态下,孩子会显得有些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当他成为小学生之后,这种状态就应该被抛弃。我们此时的态度也很重要,要用一种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也就是说,从我们这里开始,就要果断地将孩子的生活状态从懒散顽童状态切换成学生的有规律的生活状态。

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对孩子不能太强硬,否则他会不适应。其实,这种适应过程,从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应该有了,而不能等到他上学之后才去帮他转换。而一旦他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时间是不会等着他的,他必须要尽快转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学生生活,不然他就会被落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会显得比别人慢半拍,而他也会更痛苦。

也就是说,我们的态度越果断,孩子就会越发重视这种转换,他就会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这时我们再开始对他进行任何一种习惯培养,他也不会磨磨蹭蹭地不愿意接受了。

还拿睡觉这件事来举例,有的爸爸妈妈心疼孩子每天早起,可能会在某一天对孩子说:“今天多睡会儿吧,等一会儿我喊你。”这样的表现是绝对不可以有的,因为任何一个例外,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可以触碰爸爸妈妈底线的机会。当他发现这一点之后,他就会开始频繁地要求例外,而好习惯的养成,也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了。

所以,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坚持。我们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养成,势必要经过一些痛苦的过程,熬过那些过程,习惯才能养成。所以,即便看到孩子有些不太适应,我们也只能鼓励他,只能引导他意识到好习惯对他的重要意义,当然也可以给予关心,但一定不要用任何一个例外来断掉孩子培养习惯的过程。

要养成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而时间表是帮助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好工具。比如,要让孩子去习惯学习,突然就强迫他坐下看书,他会觉得不适应,可是一旦他按照时间表,每天都学习半个小时,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学习习惯,每天都会自觉地拿起书本了。

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制订适合他的时间表,鼓励他在一段时间里坚持按照时间表去做,不管是大计划还是小计划,他都要去执行。

最开始,我们最好也制订一个时间表,然后和孩子一起按照各自的时间表去做,这样我们也就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看到爸爸妈妈的良好表现,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想要模仿。尤其是那些不服输的孩子,他更愿意和爸爸妈妈进行较量,也会争取表现得和我们一样好。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养成习惯的时间段,比如,不要逼着孩子非要在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来学习,否则他会不情愿;但如果让他在每天下午放学后,晚上临睡前看一会儿书,他也许就会乐于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