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和“刺头”同学交往

怎样和“刺头”同学交往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有关的调查,具有强烈报复心理的人是极少数,但是他们采取的手段具有极端性,比如恶意中伤、造谣诽谤、施以暴力,甚至是残害性命。具有一般报复心理的人并不罕见,且多数人不一定有公开的报复行为,仅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如果不注意克服,任其滋长,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一般极少出现大的伤害,多半是一些有悖于文明礼貌的出言不逊所引起的心理伤害。这一切不能不引起双方思考。

我们班有个女生,干什么事情都特别冲。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也会大声嚷嚷;如果谁不小心闯入了她的地盘,她绝不会善罢甘休,非把人家整得道完歉还得道歉。

楠楠不小心碰掉了她的水杯,水杯掉在地上,但是并没有摔坏,那个女孩抓住楠楠好一顿骂,尽管楠楠一个劲儿地道歉,她还是不依不饶,看她这样,我们大家都很生气,觉得她有点小题大做了,再说都是同班同学,就一个水杯,摔了一下还完好无损,至于这样吗?

大家看她这样,背地里都叫她“刺头”,都没人搭理她了。

两个人的悄悄话:

“熙熙,我觉得你们这个同学有点报复心理,这在青少年中大有人在。”

听到妈妈这么说,我有点奇怪,什么是报复心理呢?

妈妈告诉我,报复心理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报复心理的人,神经会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总有一种戒备和防范的心理。这样发展下去,心胸就会越来越狭窄,社交面小,很难与人相处,内心也非常痛苦。

这种情绪潜藏着危险性。根据有关的调查,具有强烈报复心理的人是极少数,但是他们采取的手段具有极端性,比如恶意中伤、造谣诽谤、施以暴力,甚至是残害性命。具有一般报复心理的人并不罕见,且多数人不一定有公开的报复行为,仅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复心理,不难发现,在社交中,有报复行为的人多半心胸狭隘、脾气暴躁,即文明水平比较低的人,他们常把战争中的“以牙还牙”和法律上的“正当防卫”移植到朋友间的人际交往中来,实在是不可取的。如果不注意克服,任其滋长,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调适报复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会忍耐和克制。

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只能有两种状态:一是反击报复;二是自我克制。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一般极少出现大的伤害,多半是一些有悖于文明礼貌的出言不逊所引起的心理伤害。从有益于交际者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的正常行为出发,每一个参与交际的人都应当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坚持文明标准,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万一有差错,就应该及时检讨自己,表示歉意。受到一点小小的伤害,也应该尽量忍让、克制。

2. 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即使是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也要加以分析,弄清楚别人是有意伤害还是轻微伤害,是偶然伤害还是蓄意伤害,等等。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即使是受到了伤害,是否立即实施报复,也要三思而后行,有时为了顾全大局或是需要时间弄清原因,就只能暂时忍一忍,否则,是得不到舆论支持的。总之,面对伤害,要头脑冷静,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3. 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在实施报复行为之前,不妨仔细想想,实施报复,除了或许能从中体会到报复本身所带来的所谓“快感”并给对方造成危害外,还能得到什么?这一切不能不引起双方思考。

最后,妈妈让我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报复心理,就算再轻微,也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让它影响到我的心理健康。看来,以后我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