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手展开基本活动

动手展开基本活动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人说话时舌头的运动、工作时手的运动,这两种身体运动却与人的智力有关系,而且,它们与人的智力关系最密切。当儿童的小手开始活动时,这意味着他要把自我融入周围世界中去。在活动中,儿童需要能自由地决定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儿童在模仿时,是在进行一项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动,它源于心理,本质上是一种智慧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在能证明儿童正常发展的三项指标中,学会走路和说话这两项都与运动有关,它们就像占星图一样可以预测儿童的未来。

对于没有任何能力的婴儿来说,走路和说话是很复杂的运动,能学会走路和说话,说明儿童已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不过行走是人和其他动物都具有的能力。

“能在空间里到处活动”是动物和植物的区别,这是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虽然人类在空间中运动的能力很强,比如人可以环球旅行,但行走本身并不是人类智力的特征。

而人说话时舌头的运动、工作时手的运动,这两种身体运动却与人的智力有关系,而且,它们与人的智力关系最密切。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经过打磨的石块,能够使用工具,这标志着地球上的生物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即人类。

当人类用手把语言记载在石块上时,语言就成为历史的记录工具。能自由运用自己的双手,这是人类的基本特征。手成了智慧的工具,手的复杂功能表明了人居于万物之灵的地位,也表现了人类天性的和谐统一。

人类的手结构精巧而复杂,它可以展示人的心灵,也是人类与环境建立联系的媒介。人类“用手征服了这个世界”,用手改变了环境,完成了对世界的改造。

若想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程度,我们就要研究他的语言发展状况和使用手进行活动的状况,这是合乎逻辑的。

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语言和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的重要性,他们也认为,这两种智力的外部表现是人类的主要特征。甚至,人们还把它们与社会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

比如,一对男女在结婚时,会互相拉着手“许下誓言”;男人向女人求婚时,也会拉起女人的手;在婚姻宣誓时,新郎和新娘也要举起手来进行宣誓。

在某些宗教仪式中,手也被象征性地使用。比如,耶稣死去时,皮拉特为推卸自己的罪责,在公众面前洗了自己的手,这是真的也是象征性地洗手。

在做弥撒时,在进行某些严肃的程序前,站在祭坛上的神父总会说“我在无罪的人中洗手”,这样说时,他会洗一洗自己的手,即使上祭坛前他已经洗过手了。

这些例子表明,在潜意识中,人们会把手当作内在自我的一种表达。如果是这样,儿童在学习各种人类的活动时,使用自己的手就是最神圣的。

所以,我们应该期待并鼓励儿童向外界伸出自己的小手。当儿童的小手开始活动时,这意味着他要把自我融入周围世界中去。

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应该高兴和支持才对。但现实中,成人总是担心儿童的小手会破坏周围的物品,希望他“不要碰”这些物品,他们会把这些物品藏起来,不让儿童拿到。

在成人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一种焦虑,这种焦虑促使他们无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无意识地阻止儿童的很多活动,这自然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为了促进自己的心智发展,儿童要在周围环境中看、听、触摸、操作某些东西,以获得对这些东西的感官印象。而且,只有利用这些东西进行相关的活动,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因而,我们要给儿童提供可以让他进行活动的物品,并要给他活动的机会。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儿童的内在需要被忽视了。

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归成人所有,并由成人自由使用,但成人却禁止儿童使用某些物品,还有很多物品是儿童没有能力使用的。

这一点似乎成为儿童成长中的一条戒律,那就是:不要随便碰任何东西。

饥饿的小狗发现了骨头时,会叼着骨头躲到角落里啃食。周围的物品就像儿童精神的食物,如果儿童抓到了某样东西,他就会贪婪地通过感觉吸收这个东西的各种印象。如果这个东西中途被人夺走,会让儿童很愤怒。

儿童的活动是在内在自我的指引下进行的,儿童通过大脑和意志对活动进行协调,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漫无目的的。

在不断的活动和协调中,儿童增加了很多活动的经验,其心智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活动中,儿童需要能自由地决定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在不断地自我塑造,他不是盲目地跑、跳或摆弄东西,他的活动是建设性的。

这种建设性活动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儿童会模仿周围成人使用物品的方式和活动方式,并努力让自己比成人做得更好。

所以说,儿童的活动与他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他生活环境中的人密切相关,儿童会像成人那样去扫地、洗碗、倒水、穿衣,等等。

儿童的这种倾向被称为“模仿”,但这种模仿不同于猴子模仿人类时的那种简单的模仿。

儿童在模仿时,是在进行一项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动,它源于心理,本质上是一种智慧活动。在做某事之前,儿童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看到别人在做某事,自己也想去做。

儿童学说话就是这样,他学会的语言就是他听到的语言,是他生活的环境中的人所说的语言。儿童能记住自己所听到的语言,并会在能表达自己的时候从记忆中搜寻词汇。

这和鹦鹉学舌大不一样,鹦鹉是机械地模仿人类说话,而儿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词汇,然后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词汇。同时,儿童不仅可以模仿声音、词汇,还能用语言表达学到的知识。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活动和内心世界,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关系。

在有条理、有步骤地做事之前,儿童已经开始有目的地进行活动了。不过,很多成人对儿童使用物品的方式或做事、活动的方式却不理解。

比如,我曾见过一个18个月大的小男孩做这样的事情:他在房间里把一叠毛巾一块块地运来运去。

这些毛巾刚刚被他的家人熨平,并很整齐地叠着,摞在一起。

这个小男孩拿起最上面的那块毛巾,很小心地把它捧在了手心里。接着,他用一只手托着毛巾,另一只手放在毛巾上面,这样,叠好的毛巾就不容易散开。

小男孩就这样捧着毛巾,从桌旁走到了房间斜对面的角落里,把毛巾轻轻地放在了地板上,嘴里说着“一块”。

接着,小男孩又回到那叠毛巾旁,用同样的方式拿起了第二块毛巾,小心翼翼地沿着同样的路线走到房间的角落里,把它放在第一块毛巾上面,并说“一块”。

那一天,这个小男孩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最终,他把所有的毛巾都移到了房间的角落里。

接着,小男孩又把这个过程倒过来,把已放在角落里的所有毛巾又一块块地运回了原来的那个地方。

现在,这些毛巾虽然不像一开始那样折叠得非常整齐,但放置得也算不乱,只是有一点点倾斜。

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家人都没有打扰这个孩子的工作,而是给了他自由,让他可以自由地做这件事。可以说,这个孩子是幸运的。

很多时候,有很多孩子在做类似的事时,成人会大声喊叫着制止:“不要动,不要动那些东西!”

不断地把瓶盖取下然后再盖上,这项工作也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即使是那些装满饮料或其他物品的瓶子,也让孩子们着迷,并且一次次地不厌其烦地取下、盖上瓶盖。

有时,儿童会反复地打开然后再关上橱柜的门或房门。

因为这些事情,父母和儿童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因为父母要保护这些物品不被破坏,而儿童却对这些物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父母常常会阻止儿童的举动,禁止他们去碰这些物品。

成人的阻止会让儿童发脾气,或许,给儿童换一个没有多少价值、不怕被破坏的瓶子,同样会让他感兴趣,会避免他发脾气——他只是想有一个能进行同样玩法的物品罢了。

对儿童而言,这些行为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它们可以被当作是儿童为发展自己而进行的活动。

成年人根深蒂固的、想要保护物品的观念,很容易阻碍儿童自由运用那些物品。

即使成人愿意让儿童随便去触碰那些物品,他们的潜意识里仍有一种动力或冲动,促使他们支配儿童的行动。

我在纽约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妈妈,虽然这位妈妈没有阻止2岁半的儿子搬运一个水罐,但她似乎总想要代替儿子去做些什么事情。

那天,她的儿子准备把一只装满水的水罐搬到客厅里去。妈妈看到儿子搬运水罐时表情很紧张,他很费力地、缓慢地抱着水罐在房间里走动,一边走一边对自己说:“小心,小心!”

这个水罐很重,看到儿子那么吃力,妈妈总是忍不住要上去帮助他。她最后也果真走上前去,利落地帮儿子拎起了水罐,将它放到儿子想拿去的地方。

可是,妈妈的做法让儿子很伤心,他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妈妈虽然也为儿子的难过而难过,但她始终认为自己这么做是正确的,她觉得儿子需要帮助。

虽然,她认为儿子自己搬水罐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又认为,让孩子被这件事搞得精疲力竭,并浪费那么多时间不值得,这件事她却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这位妈妈向我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对我说:“我知道,我做得不对。”

这件事让我陷入思考,让我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也就是妈妈潜意识里想要保护自己财产的欲望,这表现了“对孩子的吝啬”。

当时,我问孩子的妈妈:“您有没有小一些的瓷器,比如水杯之类的?您可以让您的儿子用一个水杯端水,看看如何?”

这位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她对我说,儿子对用杯子端水也很热衷,他非常小心地端着水杯向前走,走一步停一下,以免水洒出来。最终,他将水杯放到了指定的地方。

儿子做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他的妈妈都很激动,她被两种情感激动着:一是为儿子的投入工作而高兴;二是为那个杯子、为那杯水而担心。

妈妈克制了自己想帮助儿子的冲动,最终让他独自完成了工作。她的儿子很希望能自己做这件事,而这件事对他的心理发展也非常重要。

还有一次,我给了一个14个月大的女孩一块抹布,允许她擦拭一些物品。而她确实很认真地用抹布擦干净了很多小东西,并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非常开心。

不过,女孩的妈妈却不愿意让女儿这样去做,她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还不适合擦拭一些物品,担心女儿会碰坏那些物品。

儿童有工作的本能,如果成人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对儿童首次表现出这样的本能感到惊讶而迷惑。

为了满足儿童成长和工作的需要,成人必须要做出某种牺牲,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某些欲望,降低对环境物品的要求。

如果我们不让儿童触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品,就容易阻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和不允许儿童学说话是一个道理。

要解决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这种冲突,成人需要给儿童准备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里有可以让儿童操作的物品,让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内在的需求。

儿童学说话时,我们不必准备特殊的物品,家人的说话声对儿童来说就是一种让人快乐的音乐。儿童要学说话,他只需要听到别人的说话声就行。

但如果儿童想要用手来工作,他就要借助于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刺激儿童相应的身体活动。

我们会发现,小孩子要做一件事会倾尽全力,他所花费的体力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但他依然会快乐地做事。

我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个拿着巨大面包的英国小女孩。对这个小女孩来说,那个面包太大了,以至于她无法用两手拿住,只得将面包靠在自己胸前。

这样,她就得腆着肚子向前走,而前面的路也被这个大面包遮挡了。

照片中还有一只小狗,它跟在小女孩身边,看着小女孩的举动。

那种情景看上去很令人紧张,因为那只狗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小女孩手里的大面包。

在小女孩的一旁是几个成年人,他们在看着小女孩的举动,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即便如此,他们都克制着自己,没有冲上去帮助小女孩拿面包。

如果我们能像照片中的成人一样,给儿童自由运用或操作物品的机会,那么,即使年龄很小的儿童,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相应本领,发展出让我们惊讶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