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了自尊心

伤了自尊心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忽视孩子已经长大、是个越来越趋于独立的人这一事实,即使已经意识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且不说这种“青春期”的说法能不能解释孩子的“逆反行为”——也不考虑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以“能忍就忍”的消极态度来“等待”这一特殊时期自行过去,这或多或少地给了兰兰一些暗示:“我拿你没办法”,或者,更糟糕的是让敏感的孩子以为父母不关心她、不愿为了她而费心做什么改变。

绝大多数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很省心,还不容易出危险,就连家长们夸孩子的话也出奇地一致:乖孩子。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孩子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活泼好动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天性。就像案例中的兰兰,小女孩的乖巧、文静的特点再加上家长和周围人的喜爱和鼓励,她从小是以一个“乖乖女”的形象出现的,活泼好动等天性没有被接受并合理地表达出来,一旦犯了点错误(其实是很普通甚至是微小的过失)在父母眼里就显得特别明显、严重。而对于一直听话的兰兰来讲,她几乎不知道“犯错误”后要怎样“善后”——怎样说清情况、怎样和父母商量解决方法、怎样为自己分辩。

而兰兰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方法上也是有问题的,她看重的是孩子“听话”——甚至连“懂事”都不是,懂事还是可以讲道理的,但听话强调的是“听”,是不允许讲原因、不允许争辩的,这“听话”的特征极大地表现出了成人的自私心理——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以自己的意愿行事。忽视孩子已经长大、是个越来越趋于独立的人这一事实,即使已经意识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且不说这种“青春期”的说法能不能解释孩子的“逆反行为”——也不考虑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以“能忍就忍”的消极态度来“等待”这一特殊时期自行过去,这或多或少地给了兰兰一些暗示:“我拿你没办法”,或者,更糟糕的是让敏感的孩子以为父母不关心她、不愿为了她而费心做什么改变。

其实无论是不是“青春期”、“逆反期”,超过两岁的孩子都会经常、不定期地表现出“逆反”行为,因为他们在一天天地长大,思维趋于成熟、人格趋于独立(小孩子是因为身体越来越灵活)。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既要对孩子将要表现出的言行有一定的预见,又要根据孩子现时的表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总用原来那一套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压制孩子,把他们还当成多少年前那个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成人“包办”的小婴儿,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那孩子需要讲出来的话必定会转换为不满,等这不满越胀越大的时候就以一种简短、愤怒的方式爆发出来。兰兰就是在这种越来越强的压制下,心情从一开始对自己没完成作业的“心虚”,发展为对“说不出话来”的着急,又变成对父母不理解自己的伤心,到最后自尊受伤的绝望,说出过分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