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与反控制

控制与反控制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用道家秉承的“道、法、器、术”四层次,亲子关系处理也是如此,道和法若有了,器和术容易得,得了也容易用得上手。懂孩子并不容易,这也是“妈妈下午茶”试图普及一点点儿童心理常识的原始动力。比较挑战父母的是,如何在这个控制和反控制的角力中帮助孩子社会化,让孩子了解规则、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从而获得合作的关系。

借用道家秉承的“道、法、器、术”四层次,亲子关系处理也是如此,道和法若有了,器和术容易得,得了也容易用得上手。尊重孩子、觉察自己是道层面,家庭规则、约定俗成是法层面,互动游戏方式是术层面,引诱、交换条件和惩罚是器层面。若是不懂孩子的心思,器术再强也施展不开,或者用一两次就不管用了。

女儿祺祺(三岁)最近开始自我意识非常强,开始顶嘴,发脾气。比如今天早上,她一看到稀饭里银耳是大块的就不肯吃(之前我做会弄成小块,这次爸爸做,块头大),口气很不好地说“银耳太多,难吃”之类,我挑过也不吃,整碗都不吃。我眼看着要出门了,她还在那里发脾气。爸爸火了,说不听话就揍,女儿开始哭,其实爸爸压根没打她。我开导安抚了好一会儿,着急出门,就说“你好好吃,下班回来妈妈给你一块巧克力”。她才开始吃。

最近很多次都用她爱吃的东西来摆平当时的哭闹场景。我自己觉得这样的方式不好。也知道她成长中有自己的意识和选择是很正常的,我也理解接纳。可有时还是觉得不好应对。尤其我老公,一看到孩子哭闹就烦躁,我一人要稳住两个人。最近太频繁了。从早上一睁开眼睛一直到睡觉,会发生很多事。

在幼儿园里不喝汤,和老师说是妈妈不让她喝的,开始撒谎。她爸爸意思就是饿她一顿,让她记住教训,不能这么挑食,不过从来没如此执行过。

最近吃饭挑得太厉害,而且完全是那种公主口吻和我们说。口气和以前完全不同,还皱着眉头。很不屑的样子,直接说“我不要吃什么什么,我要出去吃”之类。这种状况我们基本还是坚持立场,告诉她我们做什么饭菜你就吃什么,不能挑食之类,再加其他引导,当然有时候也会迁就她。

除了吃饭,晚上洗漱时也要挑人,睡觉谁来陪也要挑和自己安排,甚至早上梳发型也有自己的主意。

认为有一点可能的因素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我们作为父母等长辈太过于关注他们,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同样是3岁左右的叛逆期,我们小的时候就不会如此凸显。除了和大环境有关,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有关系吧。有时候有些事需要冷处理或者“狠心”拒绝,告知拒绝的原因即可。否则就是难有底线,到以后就是不好收拾或难以弥补。我现在是抓大放小。时间精力允许的前提下,温和地沟通引导;如果我早上急着要出门,没时间再继续引导沟通,可能就利诱或者直接冷处理。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回顾过去的一年,有些时候我们也有些溺爱孩子吧。

其他吐槽:

可乐:我们都是随她意思,然后再综合一下我们的意思,让她考虑选择,她会选择中间的。但是如果一定要让她随我们意思,那就是开始激烈战斗。

LN:早上4周岁的儿子起床闹了半小时,先是要已经起床的我陪他继续睡,然后起床说自己不会穿衣服,再然后就是这条裤子不喜欢,开始各种起床气,半小时后我终于坚持不住发火了!对于自我意识汹涌澎湃的儿子我该怎么办。不开心或不喜欢可以用语言表达或沟通。我该怎样面对孩子,让他可以度过这个阶段。

ET:我女儿三周岁半跟他几乎一个样,需各种利诱,譬如让她穿喜欢的裙子

DO妈妈:我们表现在吃饭方面,遇到不喜欢的就算我说破嘴都不会吃一口,宁愿饿着肚子,她吃饭也比较挑,喜欢荤的不喜欢素的,在爷爷奶奶家时老人比较宠,吃饭从来都不坐在桌边。现在在自己家每次吃饭时像开战一样,我说我的她玩她的。

懂孩子并不容易,这也是“妈妈下午茶”试图普及一点点儿童心理常识的原始动力。看着妈妈们被一个个小孩子折腾得团团转,或者怒火中烧或者败下阵来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总之,结果都还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也许内心还有一个问号——凭什么?

也许首先要恭喜各位妈妈,这些令人烦恼的言行都是成长的信号,我们的孩子天天在长大。我自己也是一位妈妈,每当我感觉到某阵子和孩子交流磕磕绊绊的,我都会在愣神之余提醒自己:嘿,她又长大了一点,请以适合“现在的她”的方式和她交流吧。

有妈妈提到“自我”这个词,确实,在这个自我还没有发展出来之前,孩子是可控的,当慢慢有了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并不喜欢“被控制”,这个自我会反控制,甚至尝试着控制他人和环境。这也正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原动力,使得孩子学习到技能、规则并锻炼了能力。2-3岁的孩子正努力变得独立或自主,4-5岁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主感。当他们学习了新的技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这个阶段基于日常活动的自我概念反映出孩子的主动性,当他们将在学校必须学习一些新课程时非常需要这种主动性。

比较挑战父母的是,如何在这个控制和反控制的角力中帮助孩子社会化,让孩子了解规则、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从而获得合作的关系。合作,意味着不是一方听另一方的,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一起努力。吃饭、穿衣、玩耍这些日常事情的背后都隐藏着“合作的关系”。

对于小孩子,从感受出发更容易达成共同的目标,如果女儿说银耳大块的不好吃,那就认同她的感受,哪怕自己觉得差不多,孩子的感受会更加的敏锐,也许视觉上大块的银耳已经破坏她的食欲了呢。有了理解作为基础,后续就会显得容易,比如和她一起把大块弄成小块再吃,允许她挑出大块的或少吃一些,坚持早餐必须吃(不打不骂,温和地坚持),但许诺下次会做成小块的。记得孩子想要的是一种“控制感”,显示她自我存在的感觉。往这个方向满足她而非试图控制她,否则她开始反控制,不吃饭或者哭是最容易发生的。除此之外,她还能做什么呢?

其实,姜还是老的辣,爸爸妈妈并非被孩子气到,而是被自己气到:我居然搞不定一个小屁孩?!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搞定”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协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发展他们的技能。

当然,和孩子交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借用道家秉承的“道、法、器、术”四层次,亲子关系处理也是如此,道和法若有了,器和术容易得,得了也容易用得上手。尊重孩子、觉察自己是道层面,家庭规则、约定俗成是法层面,互动游戏方式是术层面,引诱、交换条件和惩罚是器层面。若是不懂孩子的心思,器术再强也施展不开,或者用一两次就不管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