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既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又是一门高超的方法与艺术。它至少要求家长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行培养
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广义上说,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它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的。但是,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却是在小学期,尤其是小学1~3年级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最为重要时期。它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培养下逐步形成的。而家长在这里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学习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办,但一回到家,思想放松了,要求降低了,学习变样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也无影无踪了。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培养工作。可以说,抓住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进行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效率极高;错过了这一关键期进行培养,则事倍功半、效率极低。
(二)创建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氛围
为孩子开辟一个“学习角”,有条件的家庭可专门布置一个学习、娱乐兼卧室的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房间,房间内有桌子、椅子、文具盒、衣服架、图书柜和玩具柜等。当孩子做作业时,桌面上应备齐所需学习用品和材料,零食、玩具和课外图书等统统拿走,家长的娱乐活动应暂时停止,外界的各种干扰应尽量控制。家长也不宜边在桌边干活边监督孩子做作业,以便减少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一个安静环境中集中精力干自己的事。又如,孩子每天在家复习功课、做作业、阅读、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下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提前完成作业时,家长也不宜临时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再如,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图书资料,订阅有关的报纸刊物,购置所需的学习用品,或带领孩子逛书店等。另外,还要安排好孩子的休息,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等。
(三)按照三个阶段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林格在其主编的《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一书中,曾将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束阶段,即确定了习惯养成目标以后,刻意修正和约束。这个阶段通常为一至两周。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即有意识地进行坚持、适应。这个阶段通常为四至五周。第三阶段是自然阶段,即将适应变为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就基本形成了。这个阶段通常为3~4个月。
家长应以此三个阶段来设置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实施步骤。如,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带齐学习用具”等,在操作上要细化为几条具体要求,使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同一时间内培养的学习习惯要有重点,不易过多。在约束阶段,要敢于刻意修正和约束,严格指导,从一开始就立下好的规矩。另外,在适应阶段和自然阶段,要不断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矫正,对于良好学习习惯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不良学习习惯要敢于矫正、批评。总之,要分阶段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按照一致性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问题上,有些家庭常常出现诸多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父母的要求与爷爷、奶奶以及姥爷、姥姥的要求不一致;丈夫与妻子的要求不一致;另外,孩子自身的言论与行动有时也不一致。就每一个家庭而言,这种不一致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来。所以,要遵循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统一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认识,采取一致的培养目标和行动步骤,齐心协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逃学、厌学、写作业马虎、磨蹭、不专心和痴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的习惯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家长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心理疏导,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责任意识等,逐步克服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家长还要给孩子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有效途径,也是高超的教子方法与艺术。正如美国的罗伯特·瓦伦文所讲过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向你看齐,只要你能够在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他们迟早会效仿你的。”(晨曦编译.《美国父母家教的科学方法——世界一流的素质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心理学家王极盛在其所著《做个合格家长——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一书中,曾总结出高考状元家长家教的六大秘诀,其中一大秘诀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他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最富有教育意义,人格最富有教育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