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弄清新生儿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心理学家韦瑟墨做了这样一个研究。他在刚出生的孩子的右边或左边发出“咯、咯”的声音,并对孩子的反应作了记录。结果令人吃惊,他发现,刚出生的孩子能正确地“判断”。这说明在新生儿身上已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协调。专家们认为,对新生儿的这种防御性行为,可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被解释为与生俱来的先天性本能。

1.新生儿的声音定位能力 对于一个正常的成人,只要在其周围有声音发出,他很快就能确定声音的大概位置,他可以毫不费劲地断定声音在左边或是右边,在前方还是后方。因为这是件太简单太自然而然的事,以至我们很少意识到这种简单的反应也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我们靠耳朵感知声音,利用声音传入两耳的时间差来判断声音的方位。虽然这种时间差极短,但我们仍能轻而易举地觉察到,并自动地据此来确定声音传来的方向。作为成人,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可以很自信地断定的方位,绝不会因同一个声音传左右耳的时间差而听成两个声音。然而,对于新生儿来说,情况会怎样呢?他们也能像成人那样毫不费劲地确定声音的方位吗?

确定声音的方位不只是个简单的听觉问题,它要求孩子除了能听到声音以外,还必须判断声音的来源。

为了弄清新生儿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心理学家韦瑟墨做了这样一个研究。他在产房里作试验,检查刚出生的孩子的能力。他在刚出生的孩子的右边或左边发出“咯、咯”的声音,并对孩子的反应作了记录。结果令人吃惊,他发现,刚出生的孩子能正确地“判断”。当“咯、咯”声在孩子的右边响起时,他的眼睛转向右边寻找,当声音在左边时,眼睛转向左边。

上述结果不仅说明新生儿已能很好地确定声音的方位,而且还表明了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一些更为复杂的现象,也就是说,试验中当声音发生时,婴儿是用眼睛来寻找声源的。这就是说,他“希望”在出声的地方能看到什么。一个新生儿能作出这样的联系,不能不使人感到惊讶,连试验设计者也未曾料到。这说明在新生儿身上已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协调。

2.新生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作为成人,我们在看外界的物体时,很容易弄清它的曲直方圆,远近高低,或前后左右。因此,当发现前方有什么危险物时,我们就能很快作出反应。当危险物靠近我们时,就设法尽快躲避。对于身边的空间世界,成人轻易地掌握着三维信息。有人认为,成人能如此自在地生活于这个三维世界里,也许是因为成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许多年,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那么,对于一个初涉人世的新生儿来说,他对这个世界完全是陌生的,毫无生活经验可言。如果说成人能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平面图像转换成立体图像的话,那么,新生儿就无可奈何了。因为,外界物体在其视网膜上只能形成平面的图像,因此,新生儿很难形成空间知觉。然而,试验研究的结果却证明,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有人将一个刚出生一星期的新生儿抱成站立姿势,然后用一物体靠近他的脸,这个婴儿就将自己的手挡在面前,同时脸往后仰。研究者指出,孩子虽然用手挡在面前,但这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是一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反射性防御行为。

新生儿不仅具有这种反射性防御行为,而且还能分辨出哪个物体可能直接打到脸上,哪个物体不会打到脸上。

当物体向灯泡移动时,孩子看到的影子越来越大,就好像有一物体直接朝他而来。由于新生儿、物体和灯泡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当物体向灯泡移动时,其影子虽然也越来越大,但不是直接朝着孩子的脸而来。结果发现:在正对着孩子脸的情况下,新生儿有防御行为发生,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没有这种防御性行为。

专家们认为,对新生儿的这种防御性行为,可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被解释为与生俱来的先天性本能。第二种解释认为,在母亲喂奶时,尤其是在没有经验的母亲喂奶时,常有不太协调的动作出现,如乳头撞到孩子的脸上、鼻子上甚至眼睛上,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逐渐形成了防御性躲避行为。

我们认为,新生儿的这种防御性行为,无论是被解释成先天的还是习得的,其行为本身都证明新生儿有一定的空间知觉的能力,其能力远比我们以前认识的要强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