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女孩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培养女孩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在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家长要及时表示赞扬,鼓励孩子为别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知道父母希望她能成为多帮助别人的人。据研究,情感的力量有助于孩子做出助人的决定。有时孩子没有去帮助别人,并不是她不想帮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首先做到助人为乐。在各种榜样行为的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形成助人为乐的意识。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育十分重视,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现在的女孩多是独生女,家中成员通常都是以她为中心,很多父母尤其认为女孩弱,总是对女孩溺爱为主。所以现在的一些女孩多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只知“自我”,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什么是对人最重要的东西?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侄子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当时,詹姆斯回答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要善良。”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高尚品质的核心,也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和人类和平的基础。正如人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也是人的真性的表现。让孩子学会善良,对于她以后很好地融入社会十分有帮助。

不过,现在很多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的独生女,享受着家长、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却从不知道体谅家长,心疼长辈。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享受,不懂得付出,而且自私、懒惰、怕吃苦。这些在优越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不缺食品,不缺衣服,不缺玩具,更不缺少爱,可是却缺少善良的情感。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成长为冷漠、自私、任性又脆弱的“小公主”,不懂得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也不知道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为社会尽义务了。所以家长从小要教育孩子心怀善良,懂得感恩和分享,引导她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女孩。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会与人为善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步:为孩子创造亲切、友爱的成长环境

人的善良的品性表现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孝敬家长是一种善良的表现,孩子对家长的爱是其所受到的家长之爱的回应;关心朋友是一种善良的表现,有朋友的人才会是一个幸福完整的个体;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善良的表现;关爱弱势群体是一种善良的表现;等等。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充满善意友好的家庭气氛,教导她对所有认识的人,如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以及一切可给予帮助的陌生人,都友好相待。要让孩子觉得善良、友好这种品质在生活中非常熟悉、自然,使她能在善良的环境熏陶下成长。

第二步,使孩子懂得为什么善良令人满意,如何才能变得善良

家长可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见机行事,简单地、随意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所有的人都非常喜欢善良的人,向孩子介绍一些友好待人和表达善意的简单的办法,让她学会考虑周全,并让他懂得一个人想要快乐,除了接受别人的善意外,还要懂得向别人表达别人善心,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自己也可以从给予中得到快乐和感受到内心的温暖。

第三步,给孩子创造表达善意的实践机会

孩子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会感到非常愉悦,家长可趁机清楚地告诉她善行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并鼓励她也要对别人表达善意。

第四步,赏识孩子善意的举动

家长想要让孩子继续做有益的事,那么就要在她做了有益的事之后,对她表示肯定和表扬。让孩子形成善良品质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帮助别人,并学会从中感受到快乐,鼓励孩子与人为善的行为。比如,在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家长要及时表示赞扬,鼓励孩子为别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知道父母希望她能成为多帮助别人的人。

孩子从完全的自我意识到“你”和“他”,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从只满足自己的要求到学会关心别人,则是道德意识的升华。家长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种子,是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孩子开朗、宽厚、善良性格的重要基础。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呢?

1.要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质

家长要教导孩子帮助他人,首先要告诉她要与人友善,多关心别人。比如,告诉孩子父母工作很辛苦,在大人休息时,孩子的动作要轻;邻居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家长可以叫孩子主动帮忙扶上一把;在公共汽车上,家长要教育孩子将座位让给老人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当同学或朋友生病时,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去探望;当身边的人有困难时,家长也要让孩子主动提供帮助。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助人为乐的价值。

2.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要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并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家长要善于在集体活动后与孩子谈心,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关心集体、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只有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3.教育孩子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别人

助人行为包括安慰、提醒、分享、给予、协助等方式,乐于帮助别人,并且能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别人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家长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教育孩子学会帮助别人。

4.教育孩子注意到别人的需要

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些孩子能很快地察觉到,并伸以援手;而有些孩子却毫无反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经常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表示需要得到孩子的帮助,家长要教孩子懂得如何从别人的表情、行为看出对方的需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5.训练孩子及时做出助人的决定

据研究,情感的力量有助于孩子做出助人的决定。对5岁以下的女孩,家长可以引导她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情景和感受,比如,“以前你系不上扣子的时候,是不是挺着急?”“上次你摔了跟头,是不是也这么哭来着?”让她感同身受而去主动助人。对6岁以上的女孩,家长还可以设置情景,让她设身处地地想想,使孩子对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进而做出助人的决定。

6.引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助人行动

有时孩子没有去帮助别人,并不是她不想帮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力”就是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想帮小朋友系扣子,自己就要会系扣子)、有效的策略知识(如遇到别人突发重病,不知道如何求助)、解决人际间问题的能力(如求助时不知道怎样把事情说清楚)等。这些能力,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地教给孩子。

7.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首先做到助人为乐。比如,乐于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舍得把自己心爱的物品送给别人等。

8.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助人为乐的榜样

家长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中的榜样人物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的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形成助人为乐的意识。

9.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急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10.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有些孩子在同伴需要帮助时,表现迟疑或冷漠。其实,孩子本身是愿意去帮助人的,只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对别人有用,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别人。家长要经常寻找机会,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让她适当地帮助家长做事;家长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愿意帮助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