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愚人”学画

“愚人”学画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事儿,那个聪明的孩子称他为“愚人”,他也丝毫不介意。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聪明孩子进步神速的时候,“愚人”依旧画着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不过老画家好像已经发现到了什么,对“愚人”频频点头,聪明孩子认为师傅年龄大了,也变得糊涂起来。

明朝成化年间,民间有一名老画家,他的作品神韵十足,巧夺天工,在当时没人比得上。他有一手绝技,就是画荷花,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和富贾商人来上门求画,可是无论他们出多少钱,这位老画家都不画荷花,因为民间找不到一幅他画的荷花图,所以他的“荷花神话”从没有被其他人验证过,仅仅是人们道听途说而已。

据传闻这位老画家有个怪脾气,只要有人拜托他画荷花,他便将其拒之门外,无论是第一次相识还是多年朋友,一律如此,所以人们也就不勉为其难,从此也就没有人来向他购买传说中神乎其神的“荷花图”。

一天早晨,老画家打算出门晨练,刚把院门打开,见到在大门口跪着两个小孩儿,都是八九岁的样子,样子很可怜,看情况他们已经在大门口跪了一晚。两个孩子被冻得浑身战栗,老画家很奇怪,于是上前问道:“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跪在这啊?干吗要在我家门前跪着,快起来。”

这时两个孩子已经不能站立,他们的两条腿全都已经僵硬,老画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弄到屋里,坐下后,两个孩子讲述了原因。

这两个孩子都是孤儿,孤苦无依,想从师学艺,得知老画家的名声后,不辞辛苦赶来拜师。老画家望着这两个孩子,忍不住唤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想当年他也是如此的境地,也是用一样的方式来求自己的老师,情况是何其的相似啊!老画家动了真情,脸上已是老泪纵横,心想:自己一生从未收过弟子,百年之后,技艺便从此在世间消失,不如收他们做关门弟子吧。

想到这里,老画家对这两个孩子说:“好吧,我收下你们,但你们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就是你们必须刻苦练习,不要玷污了我的名声。”

两个孩子睁着惊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师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经过好一会儿之后,才仿佛从梦中醒来一样,双双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样。老画家一把将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开心大笑起来。

自此,老画家多了两个弟子,两个孩子多了一个师傅。

老画家对两个孩子的教授简直达到了无私的程度,把自己掌握的,除了荷花绝技,全部教给了他们。

但是,老画家察觉一个怪现象,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极其聪慧,学什么会什么,有时他的技法几乎快与自己的接近了。

可是,另外一个孩子,也十分认真,可是无论教他画什么,他在纸上总是画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横看竖看也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而他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奇怪的是老画家教他们画山水时,他还十分认真地听老画家的解释,但听完后拿起笔来却并不是去画山水,而是继续画那些黑乎乎的东西,让人一头雾水。由于这事儿,那个聪明的孩子称他为“愚人”,他也丝毫不介意。

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聪明孩子进步神速的时候,“愚人”依旧画着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不过老画家好像已经发现到了什么,对“愚人”频频点头,聪明孩子认为师傅年龄大了,也变得糊涂起来。

有一天,老画家突然宣告要教他们画荷花。这个消息让聪慧孩子高兴得彻夜未眠,隔天一大早就兴冲冲来了画室,把纸笔全都准备好,恭候师傅的到来。

聪明孩子想:这是老师最后的技艺,我要是掌握了就能够独立门户,也可以自此扬名天下了。“愚人”和老画家先后走进画室,老画家着手教他们画荷花,聪明孩子听得非常认真。但是直到老画家讲解到最后一秒,聪明孩子也没有明白老师画的荷花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心想:人们所言不假,看来“荷花神话”果真是言过其实,不用学我也会画。

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老画家让“愚人”把自己刚刚没有完成的“荷花图”最后完成。

聪明孩子此刻真的有些发懵,不明白师傅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愚人”也不推辞,拿起笔来在老师刚才画的“荷花图”上画了起来,依旧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不一会儿他把这些东西填充在荷花的下面,聪明孩子顿时大吃一惊,画中的荷花好像已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荷叶也露出了鲜活的感觉,就这样,一幅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荷花图”,被愚人信手加了几笔,成为了一张神奇的画。

聪明孩子开始抱怨师傅道:“您为什么只教‘愚人’技艺,而教自己一般画法?”

老画家轻轻一笑,对他们说道:“孩子们,不是我这个做师傅的偏心。你们了解吗,荷花是靠什么来生长呢?是泥土。

“仅仅去画荷花和荷叶,画得再好,也仍旧是一张简单的画,只有将它的生存环境加以修饰,用心去体味,它的价值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们都明白,画一只鸟,可以想象它飞翔的情景,很轻易就把自己的情感加进去。

泥土看似容易画出,但是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到泥土里,要做到就很不容易了。因为没有人会对泥土发生激情,需要的是努力地训练,把自己的爱融入黑乎乎的泥土里,这才是荷花奇妙的来源。

“只要有人能把全部的感情和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都会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成绩。”聪慧孩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终于了解了“神奇荷花”的魅力所在。

老画家拍拍“愚人”的肩膀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以后你将会成为画界卓越的人物。”“愚人”低着头,害羞地说道:“我叫唐寅。”

寓言者说

智者不智,愚者不愚。聪慧的孩子学画,学的是“形”,画出来的只是物品的“表”;蠢笨的孩子学画,学习的是“意”,描绘出来的却是事物的“神”。

培养下属,是企业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如何有效地培养下属,这才是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难题。

培养员工,是一个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键的不是教导员工一次“点石成金”的法术,而是要教导员工如何长出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这才是关键。这里的“法术”是指员工现行工作需要的技法,而“手指”是指督促员工自发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