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信心,让孩子不再“输不起”

提高信心,让孩子不再“输不起”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婴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亮亮尽管年纪很小,却表现出事事不服输的劲头。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引导“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成功的喜悦,将会激励孩子勇于进取。

提高信心,让孩子不再“输不起”

婴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宝宝行为案例

亮亮尽管年纪很小,却表现出事事不服输的劲头。玩具要最好的,吃饭要第一个吃,洗手要第一个洗。排队他也总得排第一位,如果排不到,他就会推挤前面的小朋友。什么事只能别的孩子让他,他不能让别人。他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他赢,就会开心地说:“再来再来”;但要是他输了,就会吵着说“这次不算,重新来”。否则就出拳比别人慢,再就是耍赖。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他玩。每次只要一说他,他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对此,亮亮妈妈很无奈。

专家指导

正确的做法是给予孩子正确评价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并重。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中学会正确对待竞争。

■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让孩子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让孩子明白只要是比赛,有赢必有输,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让孩子知道输与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输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怎么对待它。给他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发现自己赢在哪里,输在哪里,并引导孩子自己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竞争是为了寻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以便不断进步,成功源自于不懈的努力”的道理。

[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会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中,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可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父母还可以先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找出孩子最容易受挫的原因。冷静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用孩子容易接受的讨论方式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成为孩子对自己评价的标准。每个孩子都喜欢受表扬和鼓励,但父母表扬孩子不要泛泛而谈,要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表扬,像“你今天自己洗了袜子,做得很好”等。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小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学习。每个人不要事事争第一,要允许别人胜过自己。

[让孩子体会到协作的快乐]让孩子学会谦让。要多让孩子与同伴相处,孩子之间有许多互动,通过相处会让孩子体会到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这样,孩子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会慢慢累积经验,增强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

[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

知识导读

竞争总会有输赢,孩子好强也是正常心理。从婴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从3岁开始,孩子的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他们会不断地通过比较来衡量别人和评价自己。孩子在竞争中了解自己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心,学会与他人相处等。因此家长不能简单地把争强好胜看作是“毛病”,切忌过分压抑孩子的“好胜”。适当的“好胜心”是激励孩子积极进取的良好催化剂,如果孩子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下去孩子会缺乏自信心,养成畏缩不前的性格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输不起”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孩子的得失心过重,每一次输赢都让他耿耿于怀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能力。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费点心思,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逐渐跨越输赢的问题,体会做每件事所带来的各种情感经验。

■父母在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输赢时,有以下原则需要注意

[端正心态]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父母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这种教育方式是最不可取的。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积极鼓励]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对孩子细心观察,对他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多次、反复的表扬会使他巩固优点,克服缺点,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比如,如果孩子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就可以善意地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将事情做得最好,上一次的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最好。”父母这样说,既告诉了孩子失败和受挫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是摆脱自卑心理的关键。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有“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不断地让他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不断地激励他们上进。这里面要渗透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爱。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完成某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指导孩子去参加某项竞赛而获奖,效果会更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可能就是孩子终生的转折点——由自卑转向自信。成功的喜悦,将会激励孩子勇于进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