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艾灸治疗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艾灸治疗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病因为病程日久,暗耗阴液,或房劳过度,肝肾阴亏所致。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d为1个疗程。

1.湿热未尽 口干苦,右肋胀痛,恶心厌油,小便黄赤,舌红,目黄或无黄,苔黄腻,脉弦数或滑强。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穴及背俞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min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力度。

(2)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黏附艾炷,选用标准大巾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3)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d为1个疗程。

施灸穴位:肝俞、脾俞、阴陵泉、三阴交、大椎、至阳、丘墟、期门。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

2.肝郁脾虚 胸胁胀满,纳呆乏力,神倦烦躁,面色萎黄,精神忧郁,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穴及背俞穴进行治疗。健脾用补法,疏肝用泻法。

施灸穴位:肝俞,脾俞,行间,章门,期门,足三里,阳陵泉。

3.气滞血瘀 右胁刺痛,固定不移,口干舌燥不欲饮,面色灰暗,形体消瘦,食少,有蜘蛛痣,舌质红,舌有瘀斑,脉涩。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厥阴肝经,背俞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min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力度。

(2)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黏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3)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d为1个疗程。

施灸穴位:肝俞、膈俞、期门、血海、气海。

4.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胸胁隐痛,口于咽燥,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女子经闭。病因为病程日久,暗耗阴液,或房劳过度,肝肾阴亏所致。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任脉穴及背俞穴进行治疗。

(1)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3cm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直接灸:将施灸穴位涂敷少许凡士林以黏附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时即扫除文炷,更换新的续灸,连灸3~7壮,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3)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d为1个疗程。

施灸穴位:肝俞、肾俞、关元、期门、太溪、三阴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