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灸的治疗作用

艾灸的治疗作用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艾灸疗法治病就是通过采用灸法刺激经络腧穴和一定部位,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此说明灸法可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艾灸疗法因其燃烧时的温热性能而具有祛散寒邪、温通经络的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艾灸疗法治病就是通过采用灸法刺激经络腧穴和一定部位,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此说明灸法可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现代医学研究提示: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及胆固醇,故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人元气充沛,精力旺盛,长寿延年。

(二)温经散寒

艾灸疗法因其燃烧时的温热性能而具有祛散寒邪、温通经络的作用。其寒包括外感寒邪和内脏虚寒。中医学认为,外感寒邪可因感受外界寒凉或过食生冷等所致,多见恶寒、畏冷、肢冷、冷痛、喜暖、蜷卧等症状;内脏虚寒多因内伤久病,人体阳气损耗而表现为肢冷蜷卧,口不渴,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用灸法能祛除寒邪,回复阳气,使寒邪尽散,肢冷渐温。按现代医学的观点,灸法的温热特性使患者机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组织充血,血流加速,代谢加快,使缺血、缺氧、缺营养的部位得到改善而发挥温散寒邪的作用,故可以依据该作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内脏虚寒的肢冷蜷卧、痰涎清稀、呕吐、腹痛、小便清长、大便泻泄等症状。

(三)扶阳固脱

阴阳为人之本。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人体常因久病体虚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易伤风感冒;甚者中气下陷,脏器下垂或阳衰至极,阴阳离决,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艾灸发挥其温热特性,可温补扶助虚脱之阳气,回阳固脱救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灸法可以调整人体应激性,提高耐受力,调整各种腺体功能,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故用灸可以治疗阳虚所致久泻久痢、遗精、阳痿、虚脱及中气下陷所致的脏器下垂以及崩漏等证。

(四)消瘀散结

中医学认为,瘀与结多因寒凝经脉,气血阻滞,或痰湿阻滞或邪毒久羁不散,气血瘀滞而形成,表现为痈疽、结块、瘰疬、瘿瘤或血瘀。灸法能使气血运行加快,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疮疡痈疽初起、瘰疬、瘿瘤以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灸法可使中性白细胞增多,吞噬能力增强,炎症渗出减少,故灸法温热以散寒凝、消痈肿,或令脓成者速溃,或令阳气不足、收口慢者祛腐生肌而达到消瘀散结、活血止痛的效果。

(五)引热下行

金元名医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说:“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当灸太溪及昆仑……引热下行。”说明灸法作为一种温热刺激,能以热引热,引热下行,引火归原。临床上多用于身热足寒、上热下寒等病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