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与婴儿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当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循环,母体便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进入胎儿血循环使婴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新生儿Rh溶血病的症状较ABO溶血病者重。胎儿娩出时,应尽量减少脐血流入胎儿,避免更多致敏的红细胞和抗体损害新生儿。新生儿溶血病预防重于治疗。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与婴儿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当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循环,母体便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进入胎儿血循环使婴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二三事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因为O型血孕妇中的抗A、抗B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坏。理论上母A型血,胎儿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儿A型或AB型血也可发病。但临床少见。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产妇,其抗B、抗A的“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病症观察

病情轻重取决于溶血的程度,溶血的轻重取决于进入胎儿抗体的多少。ABO溶血病大多在第2~3天出现黄疸。黄疸均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上升很快,常有贫血。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病儿一般情况较差,嗜睡拒哺、吸吮无力、拥抱反射消失。半天至1天后很快发展为双眼凝视、呕吐、尖叫、惊劂、抽搐等,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半数左右的病儿死亡,幸存者恢复后常可出现知能落后、听力下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新生儿Rh溶血病的症状较ABO溶血病者重。病情严重者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如不抢救治疗大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大多数Rh溶血病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因此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重者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专家方案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1)提早分娩。孕期越长,孕母产生的抗体越多,对胎儿影响越大故应提早分娩。但应尽量在胎肺成熟时给予分娩。

(2)宫内换血。以此纠正胎儿贫血,但操作时应谨防感染和损伤胎儿及胎盘。

(3)分娩时应避免窒息。

(4)脐带处理。胎儿娩出时,应尽量减少脐血流入胎儿,避免更多致敏的红细胞和抗体损害新生儿。断脐时脐带残端宜留5~6cm长,滴上 1∶5 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并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湿润,以备换血。

知识导读

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只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才进入母体,则除有输血史者,罕见第一胎即发病。

预防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预防重于治疗。国内有关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凡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均应进行ABO和Rh血型检查,同时检查孕妇血清中有无Rh抗体;Rh阴性孕妇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应尽早肌肉注射 RhDIgg 300µg,以避免被致敏;若下次怀孕29周时再肌注300µg,则效果更好。对 Rh 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后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也应尽早肌注同样的药物及剂量。对ABO血型不和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茵陈等预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