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永远在“路”上

新闻永远在“路”上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出生,1969年入伍。参加了保卫边境作战、98抗洪、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击“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宣传,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编辑二等奖、三等奖。林芝军分区领导建议分作3天或4天走。要闯的第一道关,是必须在上午翻越多雄拉山。“墨脱路”终于有了尽头。墨脱路已成为记忆,但穿越墨脱路的经历时刻提醒着我:新闻永远在“路”上,等待我们不惧艰险克服困难去发现、挖掘和体会。

◎解放军报社 郑蜀炎

郑蜀炎

1954年出生,1969年入伍。曾任部队参谋、军区报社编辑。1986年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记者部、时事部副主任,现为机动组高级记者。参加了保卫边境作战、98抗洪、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击“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宣传,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编辑二等奖、三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不是旅行者,不仅要眼见耳闻,更重要的是你脑子里思考了什么,心胸里沸腾了什么,笔底下记录了什么……”

——郑蜀炎

1990年7月,我和两位同行赶到了西藏林芝军分区,准备从这里徒步进入墨脱,采访生活战斗在那里的边防军人。

墨脱是一个盆地,被雄峙的喜马拉雅山脉包围着,近5000米高的多雄拉山上的一个垭口位置最低,地势较平缓,所以成为进入墨脱的唯一通道。墨脱路,是一条长200多里的山道。徒步往返一趟,一般需用6天,而且平均每天需行走10个小时以上。林芝军分区领导建议分作3天或4天走。我们问:“墨脱的干部战士一般走几天?”他们说:“单趟一般走两天。”我们决定也走两天,因为这样才能更真切地了解这段路程的实情。

7月21日一大早,我们打紧绑腿,穿上用塑料薄膜做成的简易雨衣、戴上草帽就启程了。要闯的第一道关,是必须在上午翻越多雄拉山。为了确保按时通过,我们没有休息,边走边啃干粮,上身因又热又闷干脆脱掉衣服光着膀子,而两脚却每一步都踩在厚厚的积雪里。

下山的路坡度极陡,在4000米的雪线上,为了节省力气,就坐在雪地上朝下滑,脚下全是乱石,一脚踩不稳就哗哗往下滚……

闯过6座冰川,趟过8道湍流,攀过了多雄拉山之后,便进入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奔涌的江水、陡峭的山壁留下的只有逼仄的通道。说是走路,其实是在乱石雪水间连续跳跃着前进。深处可没膝,浅处则长满青苔,一不小心就是一个跟头。

在强行军14个小时后,晚上9点,到达了食宿站。其实,这里除了一个冰冷的火塘和两张空床外,啥也没有。我们点着蜡烛,烧了锅稀饭,用压缩干粮把肚子填饱,然后蜷在满是跳蚤的床上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遇到的第一个险关是“老虎嘴”——这是一条从陡峭的山崖绝壁间炸出来的路,仅1米宽,据说在这里亡命的人畜已上百。我们“蜘蛛人”般地贴着山壁,用手死抠着石缝一步一挪地越过了这5公里长的险段。

过了“老虎嘴”,又进蚂蟥区。这种蚂蟥火柴棍粗细,但吸饱血后,变得有手指大小。我们走一段就停下来搜索一番,尽管如此,那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拔出来几十条蚂蟥……

“墨脱路”终于有了尽头。又经过13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部队营房。当夜,浑身疼得叫唤声没停。一夜之后,腿肿了起来,连上厕所也无法蹲下。接着,大脚指甲盖整个脱落了……

在拄着拐棍进行了几天的采访后,又按原路走了一遭,所有的经历再度感受一次。

墨脱之行我们写的《铁肩担国防》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长篇通讯《墨脱军人竞风流》在军报上大篇幅刊登后,西藏军区派专人把加印的报纸送进墨脱,给墨脱部队的官兵每人两份报纸,一份寄给了家里亲人,一份自己永久保留……

墨脱路已成为记忆,但穿越墨脱路的经历时刻提醒着我:新闻永远在“路”上,等待我们不惧艰险克服困难去发现、挖掘和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