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古代阿拉伯人在中国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充分地表达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这些地方阿拉伯穆斯林初建的古老清真寺以及他们的墓地、碑刻等历史遗迹至今犹存,是古代阿拉伯人留居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阿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写照。例如,阿拉伯人李彦升就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考中进士,成为在中国学而入仕的第一位阿拉伯人。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_古代阿拉伯人在中国_阿拉伯人的历史文化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古代阿拉伯人在中国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最早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交流从此不断加深。

据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了鼓励追随者寻求知识,曾讲过一段著名的圣训:“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充分地表达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据中国史书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大食遣使来华次数多达39次。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向大食求援,大食即派军帮助平定安史之乱。这些军人后来大多留居中国,此外,还有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华,并长期定居,这些阿拉伯人便是后来成为中国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人的先民。

img34

中国的清真古寺

在当时中国的都城长安,到处都有穆斯林商人的身影,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城市,更是阿拉伯穆斯林客商的云集之地。这些地方阿拉伯穆斯林初建的古老清真寺以及他们的墓地、碑刻等历史遗迹至今犹存,是古代阿拉伯人留居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阿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写照。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和航海家伊本·白图泰都有关于在中国见闻的记载。他们对中国风土人情的大量记述,使得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留居中国的阿拉伯人不仅从事商业活动,沟通中阿贸易,而且热衷于文化交流,他们不仅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带到中国,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都传到了中国,同时,他们也将中华文化带到阿拉伯乃至欧洲,中国的造纸、印刷、制瓷、纺织等技术也都传到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至欧洲。有的阿拉伯人还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和研究,甚至有人考取了唐朝的进士。例如,阿拉伯人李彦升就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考中进士,成为在中国学而入仕的第一位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倡导求知,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智慧是穆民走失的骆驼,当寻求智慧,无论在哪里发现,都当捡回。”古代一批又一批的阿拉伯人,秉承先知的教诲,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求知,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文明的交往,堪称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