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寿荣与花雨楼

张寿荣与花雨楼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张寿荣《花雨楼丛钞》序言称:“余承先人遗书二万卷,庋阁花雨楼中,时复有所购,而口诵,而手披,而点勘丹黄之不缀,亦庶几好书而聚书矣。”张寿荣承先人将二万卷遗书藏于花雨楼,又将好书不断收购,藏书益增。举人张寿荣“澹于利禄,惟喜校刊”,没有选择去县学任教谕、训导之类的官职,隐居在花雨楼中,念古籍流传不易,发愤著述,口诵批注、点勘、丹黄不辍。《花雨楼丛钞》为杂纂类丛书,书分正编、续钞两部分。

清水湖古村旧有花雨楼,藏书数万卷,却稀为人知。

据张寿荣《花雨楼丛钞》序言称:“余承先人遗书二万卷,庋阁花雨楼中,时复有所购,而口诵,而手披,而点勘丹黄之不缀,亦庶几好书而聚书矣。”可见,张寿荣喜读书、爱藏书。

张寿荣(1827~?),字鞠龄,一字蘧轩,号舫庐,晚号书隐老人。幼习举业,后从师定海黄式三研究汉学,能得其传;又师从鄞人徐时栋讲求古文义法。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对群经训诂、六书音韵等颇有研究。

花雨楼是张氏家族的藏书楼,位于骆驼桥清水湖村,古村以张姓为主,张氏先祖讳尚德公,元至大年间进士,在明州当官,阻于乱,遂卜居慈东田厍陈(现称田舍陈),后迁居清水湖。张家以耕读起家,富而藏书。张寿荣承先人将二万卷遗书藏于花雨楼,又将好书不断收购,藏书益增。

清同治九年(1870),张寿荣赴省城乡试中举,为族人带来荣光,于是在村中建造登科第。举人张寿荣“澹于利禄,惟喜校刊”,没有选择去县学任教谕、训导之类的官职,隐居在花雨楼中,念古籍流传不易,发愤著述,口诵批注、点勘、丹黄不辍。对先人所剔出而无注白者,循例推广,一再察详,谨慎下笔落注。藏书鉴于兵火之余,古籍损失严重的教训,出其藏书精本以付梓。寻又以旧本流传,有经删削而非完善和有伪误而未勘正的图书,积册成编《花雨楼丛钞》。

《花雨楼丛钞》为杂纂类丛书,书分正编、续钞两部分。正编刊于光绪八年至九年(1882~1883),所收多为清中晚期戴震、卢文弨、段玉裁、张惠言、阮元、朱骏声、丁晏等学者著述。如正编收清张惠言《虞氏易礼》、清丁晏《郑氏诗谱》、清朱震声《说雅》、清宋世荤《确山骈体文》。续钞录清毕沅《传经表》、《通经志》、清张经吾《两汉五经博士考》等四种、清丁晏《诗考补注》《礼记释注》、清戴震《考工记图》、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清阮元《定香亭笔谈》等。并将自己的部分著作作品,编著《舫庐文存自序》《各经承师立学考》(含清卢文弨校正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叙录》),署名书隐老人,辑录在正编和续钞之中。

历代各史艺文志(经籍志)和补志,或以单行本行世,或收入丛书之中,由于分散不便检阅。张寿荣在上海看到《八史经籍志》,锓版前无序言,未署名,文政八年(1825)刊,知出自东国好古者所为。张寿荣乃将各正史中的《经籍志》《艺文志》以及有关补志集中汇刻成书。其书之目为:汉班固撰、汉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唐魏徽、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经籍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艺文志》,元脱脱等撰《宋史·艺文志》,清黄虞稷及倪灿撰、卢文弨录《宋史·艺文志补》,清倪灿撰、卢文弨录《补辽金元艺文志》,清金门诏撰《补三史艺文志》,清钱大昕撰《元史·艺文志》,清张廷玉等撰《明史·艺文志》等。关于此书辑刊,张寿荣有言:“史志之八,重者四,作者九人。以经籍称者二,以艺文称者八。曰《八史》,著其代也,曰经籍志,举其重也。”

张寿荣还刊印了《戴段合刻》、赵一清《水经注释》、姚燮《骈文类苑》《姚评骈体正宗》等书。《姚评骈体正宗》十二卷,选录了毛奇龄、陈维崧等42位名家、172篇文章;有朱色圈点一仿姚评,栏上朱批有张寿荣评语。所选骈文以六朝为宗,有代表性,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精要的清代骈文选本。

花雨楼毁于光绪六年(1880)一场大火,农历五月初六夜二鼓时分,张家登科第不慎失火,火光冲天,烧屋百余间,殃及藏书楼,几万册藏书被焚毁;幸亏成诗楼二间未焚,张寿荣正在刊刻的《花雨楼丛钞》《八史经籍志》等书尚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