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回族殡礼

彭阳回族殡礼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主张速葬,让亡人入土为安,最多停尸三天。回族殡葬隆重而又节俭,朴素而又平等。待殡礼即将结束时就要洗埋体。主要是考虑主家条件具备情况和举行殡礼的场所宽敞程度而已。彭阳回族的坟墓基本上都是以公墓为主,墓地、坟茔均为南北向,没有辈分等级区别。纪念亡者家中“念索儿”即干“尔买里”,必须锅里“倒油”,这是彭阳尤其是彭阳古城、交岔、王洼等大部分地区回族的传统习俗。

杨正海

回族把死亡称“完了”“殁了”或“无常了”,对宗教上层人士或有一定威望的老年人则称“归真”。前来参加殡礼告别的人叫送“埋体”。“埋体”就是遗体。回族认为人的生死是前定的,有生就有死,这是必然的。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人死亡是“嘎来布”(肉体)的消失和“鲁哈”(灵魂)的升华,因今世是有限的,后世才是永恒的。对于亡者,子女要尽埋葬之责,要葬之有礼。回族主张速葬,让亡人入土为安,最多停尸三天。特殊情况譬如伤亡的人下葬一般越快越好。

回族殡葬隆重而又节俭,朴素而又平等。对于弥留之际的老人,家属一定要保持清静,并提念清真言,使亡人在无常之前不要忘记主道,并请阿訇给临终之人念“讨白”,使其忏悔,祈求真主饶恕一切罪过,反省自己的一生。

病人无常了以后,要尽快将尸体从炕(床)上移到地下停放在提前支好的水板(一整块木板)上,使埋体(尸体)头北脚南仰卧,面稍向西,并覆盖洁白的布单,此为停“埋体”。之后亡者家属子女等轮换守护,并在亡人头前点香。这时,亡者家属及时请来本坊阿訇,有的是叫来寺管会主任等相关人士抓紧协商埋人有关事宜,诸如如何请坊位、亲戚,由谁打坟、由谁报丧,以及散“乜贴”等,协商好后,就分头实施。

送埋体时,一般在亡者家院子里或大门外操办,这项工作主要由本坊清真寺负责,前来送埋体的人由专门人员散小白帽,来者人人都有。亡者若是女人,还要给来的女眷散白头巾,这叫散孝。但有的教派戴孝,有的不戴孝,有的亡人家属大小以及至亲戴孝甚至穿孝衣,有的则不戴孝也不穿孝衣。亡者若是归真的阿訇、老年人,一般前来送埋体的大人还要去探望,也就是再看亡人最后一面,亦叫探望“埋体”。这时守候在亡人跟前的亲人揭开亡人头上覆盖的白布单,让探望者看看亡人的面容,表示告别。程序是探望者围绕亡人从右到左慢步走一圈,有的到亡人头前还要点香。信教群众在探望亡人时进出门都要念“杜瓦”,以示虔诚告别亡者。

待殡礼即将结束时就要洗埋体。洗埋体一般遵循是男埋体由亡人上姑舅洗,女埋体由娘家洗,洗埋体的人必须自己先洗大净,然后洗亡人。洗的顺序是像礼拜一样先洗小净,后按大净程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周身全洗,洗完埋体后给亡人穿“克凡”。“克凡”也叫“卡番”,是用纯白棉布做成的亡人衣服,计三丈六尺,男的为五片,女的为七片,不缝。“克凡”上要由阿訇写上“护心杜瓦”之经文,以求真主宽恕亡者。再在上面喷洒樟脑、红花等药物熬成的水剂,以防腐驱虫。准备就绪后就将洗干净的埋体移至“克凡”上,然后按顺序一层一层包裹起来,埋体就算“克凡”穿好。此时,大部分地区的回族会让亡人家属子女、重要亲戚再最后探望一下亡者,然后就将亡人穿好的“克凡”头脚用白布带扎起来,用担架抬到大门外准备赞“乃玛孜”,又曰“者那孜”,即殡礼。现在大部分地方都有清真寺,尤其是城市地区,从洗埋体,穿“克凡”到站“者那孜”多数会选择在清真寺举行。也有的地方譬如清真寺较远也会在离坟地不远的地方举行。主要是考虑主家条件具备情况和举行殡礼的场所宽敞程度而已。

殡礼的程序主要有两项:一是传“乃菲思”。说直白一点就是由本坊一位满拉念“乃菲思”,由坊上寺管会主任或其他一位成员传唤“坊位”(请来的各坊阿訇和满啦)前来接经。暨被传唤的人口念经文走到头顶有《古兰经》的亡者长子正前,双手端经于脸侠轻轻碰吻,所有接经者按传唤的坊位顺序,一个接一个的接,顶经的人根据接经的人多少,先由亡者长子顶,再由次子、三子依次顶经。若亡人后继无子嗣者,则由男孙按长幼顺序接替。传“乃菲思”的目的其实就是给亡人赎亏欠的“乃玛孜”,祈求真主饶恕自己的罪孽。有些教派也有“转钱”的,经曰转“非期耶”。二是站“者那孜”。站“者那孜”是所有前来送埋体的阿訇、满拉和洗了大小净的男人参加,由选定的一名阿訇近距离站立在埋体跟前领拜,大家面向“克尔白”集体排班,脱鞋站立,在阿訇的带领下站礼。

彭阳回族的坟墓基本上都是以公墓为主,墓地、坟茔均为南北向,没有辈分等级区别。成人墓穴深约七尺,陕西派的亡者墓穴内面西开偏堂,堂内亦取南北向。甘肃派多数把偏堂口开在墓穴庭正北顶头处,但葬均为枕北蹬南面朝西。

回族送埋体的风俗习惯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男女老少头戴白帽或白头巾,衣服以黑色或蓝色为主的习惯,即使女眷穿红披绿的也很少。当埋体抬出大门时,头朝前脚朝后,表示辞行;出大门抬向坟地时,脚超前,表示上路。一般女眷只送于大门前,均不去坟地。下葬时,所有念经人均手持经卷跪诵,众人跪陪于后,有的只由一名阿訇诵经,众人跪听。由下埋体的人慢慢将埋体移入墓穴安放停置好,并解开亡人“克凡”带子后,再用事先准备的土坯封堵偏堂口,然后将阿訇们念的“米杜瓦”土块统一收齐丢入坟坑,再由长子向墓坑丢三铣土,众子及庄客方举铣掩埋,直至坟茔隆起。再由子侄们慢慢用手拍好,多数教派还要在新坟茔上面压几块土坯,以防风雨冲击。埋体下葬掩埋完毕,在坟上还要为诵经阿訇及满拉散“乜贴”。大多数地方送埋体时也有给送埋体的人散油香的习俗,有的还散“乜贴”。

彭阳大多数回族把纪念亡人的日子称作“××完的日子或殁的日子”,譬如“爷爷、奶奶的日子”。因为回族不过生日,所以“××的日子”专指亡者纪念日。纪念亡者家中“念索儿”即干“尔买里”,必须锅里“倒油”,这是彭阳尤其是彭阳古城、交岔、王洼等大部分地区回族的传统习俗。亡人送埋当晚,多数人家里要在停尸房(窑洞)念“夜经”,并于“头七”、“二七”、“三七”、“月斋”、“四十”、“百天”及头年(周年)有请阿訇走坟(游坟)的,有请阿訇“念索儿”、干“尔买里”的,还有过“五日”的。其中“月斋”“四十”“头年”规模较大。以后凡周年纪念日要请阿訇及众亲友在家念索儿、干尔买里(以舍散为主)。个别教派还有在家点香纪念的习惯,四十日内香烟不断。另外,凡回族重大节日,譬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不同教派都有给亡人上坟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