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危险化学品应急体系的建设

浅谈危险化学品应急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三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是保证事故及时进行专业救援的前提条件,会有效地避免事故施救过程的盲目性,减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

干爱亭 周敏菊

(嘉兴市安全生产协会)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等方面介绍了现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强调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介绍了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基本要求。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应急救援 应急策划 体系建设

一、引言

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系统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与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灾害所采取的反应行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传入的速度则呈逐年上升的势头,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势头迅猛,一旦危化品造成事故会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制定完善的应急系统,可以尽快地中断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一)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一是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总结以往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预防事故的思路和方法。二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能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及时出动,并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意义重大。三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是保证事故及时进行专业救援的前提条件,会有效地避免事故施救过程的盲目性,减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

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化学品品种和数量的日益增多,给相关的产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为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危险化学品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也会给人类的生命和生存及发展环境带来影响。如果处理不当或疏于管理,将会引发严重的化学事故,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且波及面较大,如果采取的抢救方法不当,将难以控制事故现场,甚至会导致事态的扩大。因此,研究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十分必要。

(二)应急体系的发展

在我国化工工业建设的初期,我国已经开始了化学事故救援工作,不过那时只是以抢救伤员为主。后来,各大化工企业相继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所,随后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建立了化工职业病防治所。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1994年原化工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颁布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1995年成立了“全国氯气泄漏事故工程抢险网”,颁布了《氯气泄漏事故工程抢险管理办法》;1996年,原化工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建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和8个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等组成。

2001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根据国务院赋予“组织,领导和协调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这项职责,着手研究建立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为了有效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及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已经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并设立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

(三)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各类突发事件原则上由当地政府负责处理的精神,国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企业5级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该体系依托政府各部门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立的组织系统,体系完整,能够逐级实施领导管理,覆盖全境,责任明确,适应化学品事故点多、面广、救援工作应急性强、以当地救援为主的特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本辖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委员会。委员会由辖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国防科工委、环保、卫生、交通、财政、邮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内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组织制定本辖区内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办法等规章;(3)组织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计划;(4)指导和协调本辖区重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事故救援情况。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应急救援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与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灾害所采取的反应行动。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应急救援预案实际上是一个透明和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预先周密的计划和最有效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制定应急救援的基本步骤如下: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第一步。在制定预案之前,需要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社会公用设施及救援能力与资源现状等。

2.危险源评估

在制定预案之前,应组织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对化学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以确定危险目标,探讨救援对策,为制定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3.分析总结

对调查得来的各种资料,组织专人进行分类汇总,做好调查分析和总结,为制定预案做好资料准备。

4.编制预案

视救援目标的种类和危险度,结合本地区的救援能力,编制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5.科学评估

编制的预案需要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交上级领导进行审定。

6.审核实施

预案经上级审核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

1.应急策划

策划是制定应急预案的技术基础。它包括风险评价、资源分析和法律法规要求三个二级要素。

(1)应急预案中的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灾害风险。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大风险应列出清单,逐一评估;对一些事故发生概率较低,但预期后果特别严重的重大风险应进行定量化风险评价。

(2)资源分析:应首先调查应急救援活动需要资源的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供应)和规模(要标明具体数量),其次是调查清楚现有资源概况和尚欠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然后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

(3)应明确国家、政府和行业法律法规要求,尤其应关注一些和应急救援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标准的规定。

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包括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公众教育和互助协议六个二级要素。

(1)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应明确分为场内与场外两类应急指挥中心。前者的职责主要是整个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资源调配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指挥,而后者要直接承担起现场的控制灾害、救护人员和工程抢险等具体实效的救援任务。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包括基本物资和专用设备及经费支持。这些内容都要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

(3)应急人员培训:其核心是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各类应急救援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其目标是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以及对应急能力水平的评估。

(5)公众教育:其目标是提高全体公众应急意识和能力。

(6)互助协议:主要是对紧急时刻需要协助的机构与组织所建立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事先签订互助协议的方式实现的。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中核心的内容,它包括现场指挥与控制等多个二级要素。

(1)现场指挥与控制:要以事故发生后确保公众安全为主要目标,按照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指挥、协调救援行动、合理使用应急资源,使事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2)报警与通知:这是应急救援迅速启动的关键。接到报警后要进行初步分析,筛选掉不正确的信息,落实事故的地点、时间、类型、范围,初步分析事故趋势。

(3)警报系统及程序:事故被确认后立即通报政府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向公众和各类救援人员发出事故应急警报,建立通讯程序。

(4)保证报警和通信器材:确保其完好,并能合理和正确使用报警和通信器材。保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5)应急救援的事态监测:包括制定的监测组织对大气、土壤、水和食物等样品采集,被污染状况测定和对风险的全面评估,监测和分析事故造成的危害性质及程度,以便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及采取相应对策评估。

(6)应急救援的人员疏散与安置:应使所有公众熟悉报警系统、集合点、逃生线路、避难所及总体疏散程序,准确地估计事故影响范围、人员影响区域以便组织疏散、撤离,积极搜寻、营救受伤及受困、失踪人员,建立现场毒物泄漏时人员的避难所,疏散区域、距离、路线、运输工具及回迁程序,临时生活的保障等。

(7)警戒与治安是为保障现场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救援现场要设定警戒线(区域),执行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的交通畅通和事故发生前后的警戒开始与撤销的批准程序。

(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与卫生服务,由专业和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的人员,事先组成医疗救援小组,在当地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地提供应急需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

(9)应急救援行动的原则:应是优先确保公众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严禁冒险指挥,防止造成次生灾害。

(10)在重大事故中应明确应急过程中的媒体及公众发言人,协调外部机构,及时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及相关社会服务。

4.现场恢复

应建立应急关闭程序。例如,确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程序,下降警戒级别、撤出救援力量和宣布取消应急的程序,对于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监测程序,对于受灾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和进入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等,以及对于破坏造成损失的评估程序,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价及重建的程序等。

(六)应急救援中的个人防护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防护问题与救援的质量和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等密切相关。国内外多起化学事故都有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的报道,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的人员因防护不当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中毒症状。由此可见,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防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救援中,务必做到充分准备,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以保证救援人员顺利执行任务及保障自身安全。

要确实保证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平时进行必要的防护训练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训练内容应包括:(1)明确化学事故现场可能遇到的危险类型,可能产生的伤害和不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发生的后果;(2)研究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的类型和选用的依据及方法;(3)掌握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4)野外科目训练和应急救援作业演练;(5)定期研讨以往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收获和教训;(6)学会选配防护面具、检查气密性等。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个人防护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穿戴问题,它关系到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执行任务的总体效率,务必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应急救援体系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三个主要阶段中的重要环节,承前启后,对于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重大应急预案编制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控制事故灾害和保障人民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现在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系统的应急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职责不明确,特别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二是缺少国家层面上的组织协调机构,对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化学事故难以施行统一指挥和有效救援;三是应急准备工作,特别是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救援的装备、物资和经费的落实不够。

所以我们要积极投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投入,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

参考文献

[1]陈海群,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和应急预案[M].1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2]王自齐,等.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M].1版.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97.

[4]刑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J].中国科学安全学报,2004,14(1):57—59.

[5]蔡忠林.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问题[J].安防科技,2004(9):43—45.

[6]程云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讲座 第一讲 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J].劳动保护,2003(10):20—22.

[7]李运才,袁纪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讲座 第二讲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劳动保护,2003(11):80—81.

[8]谢传新,袁纪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讲座 第四讲 企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J].劳动保护,2004(1):75—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