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科学智慧,孕育人文情怀

开启科学智慧,孕育人文情怀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走进圆明园”校本课程的系统建构,清华附中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实现“开启科学智慧,孕育人文情怀”理想之路上,努力前行。

1965年,当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因其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时,他发表了这样的获奖感言:“其实我早已获奖了。我有幸选择科学,感受探索自然奥秘的快乐,有些探索的结果还可能对善良的人们有所帮助,没有任何一种奖励可以超越它们。”这样一段话,彰显了一个当代伟大科学家浪漫的人文情怀:以投身科研为享乐,以助益社会为欢喜,不以名利为权衡,不为虚荣所左右。

2001年,《科学的历程》一书作者吴国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撰文阐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解读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趋向。他在文中指出:“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于过分分科的教育体制,但分科化正是技术筹划的必然后果。‘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信守共同的时代精神。今天弘扬科学精神,不必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层面上突出科学的特异性,而应该在科学与人文合一的层面上,检讨我们时代的通病,重审自由和理性。”

2011年,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委会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科学家的人文情怀”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醒民教授在会上发言指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或双轮,哪一翼太弱都无法顺利起飞,哪一轮太小则不能平稳行驶。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文化是盲目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文化是蹩脚和虚浮的。解决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本,是要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

如此种种前人事迹、学者省思,无时无刻不在督促着、指引着以年轻教师为主的这个团队在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而2012年开始,迄今开展三年有余的清华附中“走进圆明园”校本课程,正是为贯彻落实上述信念、为将学生培育成为兼具科学智慧与人文情怀的综合性人才打造新平台所进行的一项大胆而系统的尝试。在此课程中,以“圆明园的前世今生”之讲座为开端,铺垫基础、打开全局,以“见识、体验圆明园”和“思考圆明园”为不同侧重,由浅入深,由具象而抽象。具体而言,“走进圆明园”在“见识、体验”环节中即已带领学生以古园探访为主线,赏园林、谈建筑、观遗址、讲文物,在“思考”环节中进一步以专题探究为脉络,析历史、寻源起、解关系、论外交,纵横古今、感受南北、对比东西,理性思维与感性情怀悄然间建构、无形中统整;尤其在“思考圆明园”阶段,虽然专题探究过程侧重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逻辑思维的培养,但仍始终遵循体验中学习、浸润中引领的原则,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程度,以学生思维发展的节奏为主而渐进,最终生成的探究成果也不拘泥刻板,而是形式多样,大到国际会议、小到主题演讲,抽象到科研报告、具体到导游手册,在此全程落实过程中,校内外讲师、各领域专家的悉心教导、倾情传授,引领学生体悟耕耘与收获、汲取与创造,感悟知识当中蕴含的情怀与价值。最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精神的陪伴、心灵的滋养。一言以蔽之,即为“访古园,习通法通识;探奥秘,得科学修养;读历史,养浩荡情怀”。借助“走进圆明园”校本课程的系统建构,清华附中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实现“开启科学智慧,孕育人文情怀”理想之路上,努力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