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书记张鸣岐

英雄书记张鸣岐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岁那年,张鸣岐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71年7月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93年11月26日,省委决定,任命张鸣岐为中共锦州市委常委、书记。面对省委的重托,面对几百万锦州市人民的期待,张鸣岐感到任重而道远,肩膀上的担子沉了很多很多。晚上10点半左右,张鸣岐一行11人赶到受灾严重的凌海市。解放军官兵闻讯急忙赶来施救,凌海市委书记薛恒等8人被拉了上来,但张鸣岐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英雄书记张鸣岐

面对灾情,面对省委的重托,面对人们的期待,任重道远的张鸣岐挺身而出,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不畏艰险,舍己为人,最终以身殉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5年10月,张鸣岐,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的祖籍是山东省昌邑市。21岁那年,张鸣岐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71年7月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先后任沈阳黎明机械厂车间团支部书记、厂团委书记、厂党委常委,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沈阳市副市长,中共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1993年11月26日,省委决定,任命张鸣岐为中共锦州市委常委、书记。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迎着凛冽的寒风,新任市委书记张鸣岐奔赴锦州市上任。他只收拾了简单的行装,便只身来到锦州,没有带家属,带来的只是他对锦州土地和锦州人民的一片热忱。原来他可以住在宾馆,条件要好得多,吃住也方便些,但他却和大家挤在锦州军分区宿舍里,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从此,锦州军分区宿舍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此时,锦州市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很多企业都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根本就发不出工资,部分职工已经放假,只发一点生活费。摸清所有的情况后,张鸣岐的胸中似乎燃烧着一团火,他时刻牢记着临走前省委领导的嘱托:“要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要尽快改变锦州的面貌,要尽快改善群众的生活。”面对省委的重托,面对几百万锦州市人民的期待,张鸣岐感到任重而道远,肩膀上的担子沉了很多很多。

到任后,张鸣岐倡导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富民强市的大讨论。他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同锦州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推动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鞠躬尽瘁

半年多来,他用大部分时间深入基层,极力倡导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为振兴锦州而努力工作的誓言。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就被一场大雨冲得一干二净。

在张鸣岐到任后的第二年,7月13日这一天,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等地普降暴雨,大凌河洪水陡涨,河水流量超过大堤防洪能力近一倍,导致灾情不断,汛情危急。

正在沈阳开会的张鸣岐得知后当晚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锦州,一边听取来自各方的报告,一边指挥全市抗洪抢险。20点30分,张鸣岐放心不下灾区的人们,便亲自率其他市领导来到大凌河险堤勘察水情,指挥抢险工作。

晚上10点半左右,张鸣岐一行11人赶到受灾严重的凌海市。因为急于了解灾情,张鸣岐来到大凌河公路桥上,前往几处险堤勘察。这时,大雨依然在哗哗地下,河水流量已超过每秒1.2万立方米,河水仍然在持续上涨。凌晨1点多钟时,心急如焚的张鸣岐又率领着众位领导来到最易决口的城北尤山子村一带察看,却不料正遇村东侧大坝决口,洪水汹涌而来,即刻就淹没了道路,很快,就淹到众人的齐胸处,大伙儿小心翼翼地在水中跋涉,行动极慢,突然一道大浪打来,张鸣岐等11人被洪水冲散、淹没。解放军官兵闻讯急忙赶来施救,凌海市委书记薛恒等8人被拉了上来,但张鸣岐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94年7月18日上午,张鸣岐同志的遗体覆盖着党旗,安静地躺在花丛中,两旁放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挽联。为张鸣岐送行的时候,锦州市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冒雨送英魂。他们打着“沉痛悼念人民的好书记——张鸣岐”的横幅,站在雨中深深哀悼,默默向他们的好书记告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