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顽强的生命力

顽强的生命力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开创应变的创造力。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哺育和传承着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熔铸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支撑我们民族走向辉煌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开创应变的创造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生息和发展,自强不息,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爱好和平,又不畏强暴,具有威武不屈、刚健奋进的坚强性格。特别是近代以来,为反对列强侵略进行了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就在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百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重筑祖国的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使灭亡了,只要其文化还存在,就有重建的可能与希望;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灵魂和再生的希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只有具有强大的文化力支撑,一个民族才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奋图强、蓬勃向上、占据优势。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民族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该民族知识文化力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该民族精神力量的大小。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创造出先进的知识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智慧宝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激发本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力量,即使其知识文化再先进,也不可能自尊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知识与精神力量是推动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这种生命力源于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人文精神。

就科学技术来说,我国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就人文精神来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理想等,已经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巨大精神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西方列强欺辱的史实充分地说明:我国传统的基于农业的科学技术已经不适合工业文明发展的要求,与封建经济相适应的传统思想、政治制度、传统道德等不适合时代的需要。我们看到:在近代中华文化艰难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明的冲击是外因,中华文明内在的包容精神、创新基因、革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品格,是其起衰振弱、重新走向辉煌的原因。

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显示了我们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由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共同熔铸成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传承着我们民族共同的风俗习惯、精神品质、思维方式、价值准则和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集中表现。在共同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精神家园基础上形成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催生出巨大的凝聚力量、动员力量与鼓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纵横千里,绵延古今,使无数炎黄子孙找到了温暖而永恒的精神家园。浪迹天涯的华侨华裔,许多人已经在异国他乡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他们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始终怀有“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的共同情感,依然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不可割舍的文化心理、自我认同和超越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在几千年风雨兼程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始终作为一个坚强的整体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考验,并最终战而胜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所内生的巨大的凝聚力。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根,是支撑一个民族从过去到现在并走向未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当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自身的优势大肆进行文化扩张,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以消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摧毁其他民族精神的大厦,涣散民族斗志,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文化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要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尊重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特色。

作为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哺育和传承着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熔铸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支撑我们民族走向辉煌的不竭力量之源。一个民族要振兴,首先要有文化的振兴;一个民族要复兴,首先要有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旺。只有结合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才能铸就新的辉煌,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