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师苦读喜高中

京师苦读喜高中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崔与之十五岁时,崔世明得病去世。其间钟遂和夫妇待崔与之如儿子,督课甚严。这一段萝岗读书的经历,在钟玉嵒墓的墓志铭中有记载,崔与之为钟遂和(克应)写的墓志铭也有提及。崔与之少年时已立志不凡,但家庭环境却令他有志难展。京师的文化氛围与家乡的学习环境相比,确有天渊之别。崔与之在这次考试中,已经表现出直言敢谏的胆识。所以,主考官对敢于评论宫闱礼仪的崔与之并不以为忤,崔与之才得以中进士。

一、京师苦读喜高中

崔与之,乳名星郞,字正子,晚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先祖是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后因战乱南迁。其祖父举家经江西宁都南下,定居于广东河源。崔与之的父亲崔世明始定居增城,这与他当郞中(民间医生)有关。

崔世明年轻时与叔伯兄弟六人一起读书,有三个兄弟中了秀才,而崔世明却屡试不中,于是转而研究医术。他曾感慨地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他勤习医书,当了郞中后关心穷人疾苦,对贫困的乡亲不收取报酬。民间传说有医术高明的罗浮山道人到了河源,看到崔世明热心为穷人治病,遂收他为徒,令他医术大有提高。后来他听从道人的建议,到增城行医。他到了增城云母都(今朱村与中新镇之间一带),医好了罗姓人的顽疾,一时名声大显。他还娶了罗姓女子为妻,遂定居于增城云母都。

崔世明与罗氏十分恩爱。罗氏先产下一个女儿,再怀孕时,说在屋外纳凉时梦见天上大星坠入怀中因而有孕。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十二月二十七日,罗氏产下一子。因有大星入怀之梦,崔世明给他取乳名为星郎,大名与之,读书时取字正子。后来,崔与之添了一个弟弟。

在崔与之出生前数月,崔世明结交了附近赤泥里的钟遂和,遂有了后来崔与之到番禺萝岗与钟玉嵒一起读书的一段经历。钟遂和,字克应,家较富有,亦曾到南昌府为官。因有顽疾,遂请崔世明到家医治。崔世明不但治好他的病,还治好他的二公子的顽疾。在治疗过程中,因知双方先祖均为汴梁人氏,越谈越有好感,钟遂和与崔世明遂成了好友。钟遂和有四个儿子,第四子即钟启初(玉嵒),比崔与之大三岁。后来,钟遂和定居番禺萝岗(今属广州市萝岗区)并重入仕途,先后任浙东廉访司经略使、户部司判,以“朝议大夫宣议郞”致仕(退休)。

崔与之十五岁时,崔世明得病去世。家中失去主要生活来源,罗氏不禁为与之的读书担忧起来。幸而钟遂和闻知,到了崔家,说与之可到他家读书。原来,钟遂和退休回家后,在萝峰山麓建起书舍,取名种德庵,并请老师回来教儿子读书。罗氏听后大喜,虽然舍不得儿子离家到萝岗,但与之得与名门子弟一起读书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于是,崔与之便到了萝岗种德庵与钟启初等读了十数年书。其间钟遂和夫妇待崔与之如儿子,督课甚严。这种德庵,后来钟启初当官退休后改建为萝坑精舍(后称玉嵒书院),至今尚有迹可寻。

这一段萝岗读书的经历,在钟玉嵒墓的墓志铭中有记载,崔与之为钟遂和(克应)写的墓志铭也有提及。两篇墓志铭均收录在萝岗的钟氏族谱中,广州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的《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萝岗区卷》亦有载。钟玉嵒墓位于今萝岗洞竹松村后的馒头山西坡上。《宋朝议大夫玉嵒钟公暨元配黄夫人墓志铭》为崔与之于宝庆三年(1227)或绍定元年(1228)所撰,落款是“宝谟阁学士、新除提举南京鸿庆宫、南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年家眷同学弟崔与之顿首拜撰”。《墓志铭》中提及:“公讳启初,字圣德,号玉嵒,行四,予恒称为玉嵒四兄……予少时叼承宣议公(按:即启初父)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地……”

崔与之读书期间(民间传说他十九岁时),娶妻林氏,并生下一子,名叔似(一说不知其名,字叔似)。崔与之还与增城老儒生林介(字仲介)及陈汝霖等学友时相切磋学问。

崔与之少年时已立志不凡,但家庭环境却令他有志难展。他三十二岁时,得林介等学友的资助,毅然北上京师临安(今杭州)太学读书。太学在当时是朝廷办的最高学府。当时从岭南到临安有四千里路程,路费不少,即使通过补试入读太学,仍是布衣之身,能否由此考取功名仍是未知之数,因此当时岭南学子多不愿贸然入读太学。钟玉嵒也没有与他一起上京。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崔与之经过补试,次年终于如愿以偿入读太学。他立下苦学三年考中进士不负亲友期望的心愿。因此,尽管临安是商业发达、纸醉金迷之地,但崔与之朝夕苦学,从不到热闹的娱乐场所。他以孔子的穷弟子颜回作为榜样,甘于清贫,如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知识。京师的文化氛围与家乡的学习环境相比,确有天渊之别。崔与之得以博览群书,广交有学问的朋友,眼界大开,打下了日后建功立业的深厚基础。

正是有志者事竟成,艰辛的学习终于结出硕果。绍熙四年(1193)五月,崔与之参加考试,终于考中进士乙科。他是岭南学子入读太学而中进士的第一人,因此其高中对岭南学子是一种激励,颇有影响。

对于他寒窗苦读的经历,民间有一个传说。有一晚,一位太学生梦见天上一条乌龙降临院子中,忽然变小,盘绕在一个洗脸盆中。第二天,这位太学生起床后来到院子中,见到崔与之正用那个洗脸盆洗脸,不禁惊奇得大叫起来。同学们听了他说那个梦,从此对崔与之另眼相看。其实,这类传说只是崔与之成名后文人的创作而已。不过,为增加历史名人的神秘感,此类创作也无可厚非,聊博一笑也罢。

崔与之在这次考试中,已经表现出直言敢谏的胆识。他在策试中极言旁人不敢评论的宫闱礼仪。当然,他写此文而得高中也与当时朝廷的政治风气较为宽松有关。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标榜以仁义治天下,并为后代立下誓约:“不以言罪人”、“不杀士大夫及言事官”。以后的宋朝皇帝,谁也不敢违背宋太祖的誓约。虽然到南宋时,朝廷的政治已比北宋初黑暗得多,权臣与佞臣时有出现,然而皇帝对一般敢谏的臣子还是有容人之量的。所以,主考官对敢于评论宫闱礼仪的崔与之并不以为忤,崔与之才得以中进士。崔与之以后当官时常常敢于向上司提不同意见,对皇帝任命也敢于多次上表辞任,也应是与此时代背景有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