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拼音方案》诞生

《汉语拼音方案》诞生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政府便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着手进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1957年10月,《汉语拼音方案修订草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发表后让全国人民讨论和试用。1958年2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出了有关该方案的议案,经全会通过,决议批准为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该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从明代到清末,中国曾出现过各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如:利玛窦设计的拼音方案、威妥玛式拼音法等。1918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了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例如:ㄠ=[au],ㄢ=[an])。这套字母体现了传统的声母、韵母两分的精神,是汉字标音方法的一大进步,对识字教育和统一读音有很大贡献。但是,注音字母采取汉字笔画形式,不便于国际流通。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政府便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着手进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几年后,又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制订拼音方案。最先拟订的是以笔画为字母的民族形式拼音方案,经反复研究最后确定制订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1956年2月,第一个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发表,其中使用了6个新字母。经过征求全国意见和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审订,1957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委员会又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订草案,也就是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

1957年10月,《汉语拼音方案修订草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发表后让全国人民讨论和试用。1958年2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出了有关该方案的议案,经全会通过,决议批准为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利玛窦,明万历三十三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设计了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有系统的方案;威妥玛,19世纪末曾任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式拼音法,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影响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