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是一名基层党员,他是一名建桥人

他是一名基层党员,他是一名建桥人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产河特大桥原属四公司担负施工的中南通道咽喉控制工程,因高墩大垮制约性极强,由于施工图纸严重滞后一年多和材料紧缺等诸多因素,工期一再告急。2012年11月初,史洪涛突然接到公司党政主管的决定:出任大桥分部经理!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屈产河特大桥这项没有退路的半拉子工程,史洪涛没有时间踌躇。

他是一名年近花甲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是一名拥有3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他是一名干了20年基层党务工作的项目党工委书记。

他是一名只有两年项目经理工作经历的建桥人。

他是一名在各种媒体发表过100多篇诗歌、散文、通讯报道的文人。

但他更看重的,还是20多年的建桥经历——自己是一名与桥有缘的建桥人。多少年来,只要在施工现场,只要有人问他在哪里,他都会回答:“我在桥上。”他,就是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中南通道5标桥梁分部经理史洪涛。

2013年11月18日,他主管的中南通道5标屈产河特大桥顺利合龙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得知2014年7月业主发往集团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表彰的请求函时,他感慨万端,在大桥上的200多个提心吊胆的日子,一起涌上了他的心头。

在屈产河大桥工地,有人说他是功臣,有人说他是突击队长,也有人说他是救火队长。

这位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一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荣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晋焦高速公路丹河特大石拱桥跨越黄河的磴口、乌海、中宁黄河特大桥,是他参与修建的得意之作。30多年来,史洪涛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工程建设的优秀管理者,抓工程,管党务,两手抓两手都优秀,被人誉为“工程书记”。先前多次获得公司本级、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省部级以上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或许正是他的这些建桥经历,才会在屈产河特大桥面临工期告急之时被公司领导临危点将。

全长1300多米、24个墩台的屈产河特大桥,最高墩76米,加上梁体高度80多米,因其科技含量、质量要求高和安全风险大等诸多因素,被业主定性为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是关系到全线铺轨计划工期的咽喉要道,从业主到地方领导和集团公司都十分关注。大桥建设期间,山西省原省长李小鹏和吕梁市、石楼县党政一把手和业主主要领导、集团公司领导前来检查工作,集团公司中南通道5标指挥部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他都会在80多米的桥面上回答说:“我在桥上。”

是的,“我在桥上”已经成了史洪涛在屈产河大桥上的常用语,因为,他每天都忙碌在桥上。

临危受命 年近花甲挑重担

屈产河特大桥原属四公司担负施工的中南通道咽喉控制工程,因高墩大垮制约性极强,由于施工图纸严重滞后一年多和材料紧缺等诸多因素,工期一再告急。到了2012年10月,眼看离全线铺轨日期只有7个月的有效时间,业主下达命令,到2013年11月,大桥必须合龙!

2012年11月初,史洪涛突然接到公司党政主管的决定:出任大桥分部经理!毫无思想准备的他,没等缓过神来就表态说:“好!必须拿下!”

一位多年的挚友曾劝他说:“为啥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都快60岁的人了,身体最重要。不干,没人说你什么,还能保住一世英名,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是晚节不保,何苦冒这个风险?何况你还有高血压,高空作业万一有个不测,多不划算。”甚至有人背后冷嘲热讽说:“一个老头子,还想提个一官半职吗?”他却说:“有所图也不是现在,五十而知天命,从未想过提拔不提拔,领导把任务交给我,我必须做好,待遇是领导考虑的,服从就是我本人的习惯,坚决完成任务就是唯一的目标。”困难,总得有人来担当,他曾经是名军人,习惯了听从命令;他是名老党员,必须服从大局。爱好写作、书法和拉二胡、吹笛子、打羽毛球的史洪涛,做梦也没想到即将退休了还能过上一把项目经理的瘾。他觉得,这是公司对他的信任和认可,关键时刻,救火要紧。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个瘾不好过,他可见多了那些项目经理度日如年的滋味。他知道,接手这个半拉子工程,说是桥梁分部项目,其实就是一个突击队,说是项目经理,其实就是一名突击队长。不管怎么样,已经领命了,不管多少坎坷,都要走下去。

此时此刻,史洪涛开始盘算大桥剩余工程量。大桥大部分墩身都已完成,连续梁施工刚刚进入梁体,剩余工程量达到50%,从4号墩到13号墩连续梁全长822米最长的还有22个块段未动,而且连续梁悬灌施工科技含量高,质量标准高,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剩余工期减去雨季、冬季,有效施工时间不到7个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量,无异于天方夜谭。相邻分部一位书记和史洪涛打赌说,要是按期完成了,请他喝酒,饭店随便挑。史洪涛微笑着说:“你就等着掏钱吧!”

无论是临危受命的果断,还是与人打赌的自信,史洪涛心里都没底。但他知道,决心是成功的前提,责任是成功的关键,思路是成功的根本,行动是成功的保证。这场充满政治意味的决战,只能胜,不能败!没有第二选择!更没有退缩的余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几十年来,四公司从来没打过败仗!”史洪涛在2013年开工前的首次职工大会上的动员讲话,掷地有声,“你们受得了业主那审视质疑的眼光吗?你们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吗?你们知道集团公司和公司领导对我们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吗?我们决不能在这大桥工期上翻船,这是一场必须打胜的遭遇战!是一场维护公司荣誉的保卫战!哪怕脱一层皮,掉一身肉,吐一摊血,也不能趴下!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充满激情的动员,引起了员工们的热烈掌声。

科学管理,重组资源一盘棋

史洪涛知道,轴重30吨的中南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在全国尚属首例,许多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业主提出了高起点准备、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要求和建设精品工程、技术创新型工程、环保友好型工程、资金节约型工程、和谐工程的“五大”建设目标。为应对业主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集团公司又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制度、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人员配置四个标准化。大跨径、高墩连续现浇梁悬灌施工,将为我国重载铁路桥梁施工领域制订出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施工规范和新的验收标准,世界铁路建设历史也将因此翻开新的一页。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屈产河特大桥这项没有退路的半拉子工程,史洪涛没有时间踌躇。他根据各级领导要求,结合自己多年参与项目管理和桥梁施工的经验,以科学管理为指导,以展开突击为抓手,迅速展开了谋篇布局,全力向工期后门冲刺。

各种资源配置和工期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实现拼抢工期目标的基础条件。史洪涛知道,当项目经理和当书记大不相同,既要考虑生产,还得操心资金保障。项目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哪一个环节薄弱了,就可能造成被动。史洪涛根据现有的施工队伍和设备、资金等情况,从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到补充设备、材料、人员、划分责任、任务落实等环节进行资源优化重组,精心谋划总体方案。并按照超前谋划、留有余地的原则,按照月、旬、周、日进行工期倒排。任务明确了,人员定位了,责任分清了,设备就位了,需要做的就是在现场人盯人抓落实。就在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准备展开冬季攻势之时,2012年11月8日突然一场延绵不断的大雪铺天盖地而来,桥梁施工被迫停止,人员全部回家过年。石楼所在的吕梁山区,地处黄土高原,零下20多度的漫长冬季,要绵延到次年3月才能破土动工。2012年,产值为零,史洪涛无话可说。然而,工程进入了休眠期,史洪涛却进入了忙碌期,他和几个同事在天寒地冻的黄土山区,与风雪、尘暴、焦虑为伴,整天四处奔忙,为来年展开施工做一切准备工作。

资金是工程运转的血液,大桥单独核算,账上资金为负债。因为资金短缺,2014年3月,人员都聚集到大桥下面却无法开工,本就十万火急的工期,又白白耽误了20多天。公司拿出的200万元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困难之时,连职工的生活费都没有,史洪涛不得不召集几名班子成员私人集资解决肚皮问题。从4月到11月,还有多少有效时间?史洪涛虽然心急如焚,但他没有失去信心。没有资金购料,就派人四处出击说好话赊欠,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桥,再度沸腾起来。

资金是导火索,可能引发诸多潜在的风险,这一点史洪涛早有思想准备。开工不久,原有的两家劳务队因担心大桥分离出来单独核算后会对他们不利,采取消极怠工,有的甚至有以停工相威胁的打算。早有预案的史洪涛,此刻发挥了他多年当书记的优势,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一沟通交流,告诉他们按照既有合同条款执行,给他们分别吃下了定心丸。就在他们揭不开锅的时候,原来一家施工墩柱的劳务队负责人,操着菜刀冲进了史洪涛的工棚,威胁索要质量保证金,问他是给钱还是卸腿。史洪涛说:“质量保证金的期限是两年,你把我脑袋砍下来也不能给你,何况我现在分文没有。你觉得有理,可以去法院起诉。要腿有两条,左右随便挑!”史洪涛一边说,一边端上一杯茶,递上一支烟。那人见状也软了下来,在史洪涛的好言相劝下离开了。此后不久,又专程前来向史洪涛赔礼道歉。借此机会,史洪涛再度召集各劳务队的头头们坐下协商,向他们讲清工程的特殊性。告诉他们,工程启动初期账户为零,计价拨款需要一个月的周期循环,有了产值才有资金拨付,只有加快施工,资金才会好转。与此同时,他四处筹款,首先解决了农民工的燃眉之急。令史洪涛感到欣慰的是,内部员工却报以了极大的支持理解,在工资分文未发的情况下,依然奔忙在工地,没有任何怨言。即使后来发放工资,包括史洪涛在内的所有正式员工,工资都远远低于农民工,低于周边相邻工点和标段。这些先人后己、厚人薄己的点点滴滴,都被劳务队头头们和农民工看在眼里,他们不仅为史洪涛的言语和行动所感动,也为这个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而折服,不再停工待款,主动筹资共渡难关,大桥在艰难中有序推进。

“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来不得半点含糊。”史洪涛对此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据项目总工程师蒋科介绍说,高墩连续三跨,单跨120米钢构桥梁,目前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特别是线性控制非常艰难。线性浇筑的时候从外向里,要精确计算预抛高值。考虑地心引力和张拉技术要求,每段都要以精确测量来确定下一段预抛高值的大小。史洪涛强调说,不管工期多紧张,也不能在张拉环节上省时间,否则就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给桥梁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为防止混凝土在张拉时开裂,必须等到实验室出具了合格报告才能进行张拉作业,保证龄期与强度达标。为了拿到超额任务奖,一味追求进度的施工队常常与史洪涛发生争执,甚至以完不成施工计划相威胁。史洪涛说,抢进度决不能违背规范,否则就会付出血的代价。忽视质量就是忽视生命,没有质量的进度就是零,就是灾难,决不能把工期矛盾转嫁到质量上来,这是底线。在史洪涛铁一般的质量原则下,分部工程部、安质部底气十足,施工队只有按照质量规范作业。

为加快施工进度,史洪涛从2013年5月开始,在6个作业面展开了百日劳动竞赛。成立了6个突击队,任务指标、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逐一细分到各施工队。还成立了生活、设备、物资保障组,自己亲自任总指挥,一场热火朝天的会战在80多米的高空就此打响。史洪涛通过一系列资源优化重组和对各项重点环节的把控,形成了一盘完整的管理棋局。

“有钱把活干好不算本事,没钱也要把活干好才是真本事!史经理做到了这一点。业主佩服,地方政府领导和群众佩服,连斤斤计较的劳务队也佩服,我们更佩服!”十七局集团四公司中南通道5标桥梁分部副经理郭发明深有感触地说。

设备铿锵 梦伴节奏好入眠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毫无疑问,史洪涛只想有好的结果。为此,他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不要说挚友的好言相劝,也不要说个别人的冷嘲热讽,他通通撇在一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按期合龙。

自从搬到桥下工棚,到大桥合龙,史洪涛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80多米高的连续梁施工,牵涉的工序众多,质量要求严,安全风险大,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窝工或质量、安全隐患,史洪涛每天都如履薄冰。“白加黑”“五加二”,24小时不眠不休,没有节假日,现场就是他和弟兄们的战场。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加强现场协调,史洪涛每天都要爬到80多米高的挂篮主构件上检查安全,全桥6个T构,12个挂篮,每爬一组,都上下各两次,他说关键部位,如不亲自看,总是不放心。不要说年近花甲之人,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有些吃不消。手臂、腿脚发软,他就爬一段,歇一会儿再爬。有一次,史洪涛爬挂篮时,突然手脚发软,一只脚踏空,险些坠落下来,咚咚直跳的心脏逼出一身冷汗。他不敢向下看,只能紧闭双眼,死死抱住钢架……好不容易爬下桥墩,如一摊烂泥坐下后一言不发,半天起不来。工人们见他面如土色,汗水湿透了上衣。因为惊吓和劳累,他实在是没有力气说话了。这时人们才想起,患有高血压的史洪涛昨晚值班通宵未眠。可是,6个T构、10个桥墩、12个作业面,这一爬就是几个月。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他只能把这种恐惧藏在心里。

因为工期形成的巨大挑战,2013年组织冬季施工势在必行,史洪涛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史洪涛说,在零下20多度的高寒气候条件下,在高空建立保温系统非常艰难,投入大幅增加。从混凝土生产运输、80多米高空泵送,到梁体混凝土浇筑、结构物养护和施工人员保温等,都必须全程保温,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满足质量要求。他们采取烧水拌和混凝土、添加速凝剂、包裹混凝土输送设备、高空搭帐篷生火炉、热风机吹模板、设置温控系统和为施工人员购买冬装等措施,硬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空间里营造了一个满足质量要求的施工环境。那段时间,史洪涛每天都寝食难安,刚端碗就饱了,常常两眼一睁到天明,毫无睡意,有时就在轰隆隆的设备声中勉强睡去。史洪涛说,输送泵机的声音听着很舒服,能催眠。但声音一停,他就会惊醒,立马披上棉大衣前去查看究竟,他几乎成了条件反射的神经质。在夜间遇上输送泵堵管,最为痛苦,堵管就是堵心。上百米的输送管不知道堵在哪一段,常常要逐节拆卸检查,被堵住的混凝土还得一点一点往外掏。由于长期生活、工作无规律,加上巨大的压力,一米八几的史洪涛瘦得就像一副排骨架,架着一身结满汗霜的蓝色工装,整天在桥上桥下奔走。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晚上熬至12点,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家属为了照顾他的起居,将家临时搬到工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几次流着泪水劝他不要干了,他严厉地说:“那样就是软骨头!只要有决心,敢担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2013年6月28日,屈产河特大桥十六号承台施工到最后阶段,一场始料未及的倾盆大雨突然降临,大桥周围的黄土被洪水卷起,向地势低洼的十六号承台汹涌而去,更糟糕的是,如果山体滑坡,承台将被黄土覆盖而报废。

夜色袭来,暴雨依然在肆虐。大雨模糊了视线,史洪涛大声对分部总工程师唐俊林喊道:“马上抢险!”

要挽救这个承台,必须完成剩余部分承台上层钢筋绑扎,加固模板,再浇筑上混凝土。然而,要完成这些程序起码需要三天时间。大雨让时间凝固。三天!三天!鬼知道雨什么时候能停,根本没法施工。

夜雨中,一群穿了雨衣又如同没穿的人,围在十六号承台周围,没人愿意举步向前,大雨正消退着大家的意志……

“史总,雨太大,工人们不愿意干哪!”唐俊林喊道。

“我们先上!”说时迟,那时快,史洪涛挽起袖子冲了上去。

唐俊林、高波、马建利、蒋科……人们纷纷投入了抢险之中。

深挖排水沟,把钢筋绑扎到承台上,搭上彩条布,为施工作业建一个无雨的平台。

雨鞭穿过碘钨灯的强烈灯光,抽打着他们的脊背和面孔,呼叫声、号子声,在夜空此起彼伏。泥水包裹中的史洪涛,忘记了雨夜……7个小时过去了,东方的天空,悄然亮起鱼肚白。

“史经理,你回去休息吧!”唐俊林恳求他。

“我没问题。雨不停,我们决不能停!”暴雨中传来了史洪涛坚定的回答。人们看到雨中史洪涛那瘦长疲惫的身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十六号承台保住了。那一夜,史洪涛带着疲惫,睡得特别香。

“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愧对家人。”30多年来,史洪涛和公司所有的员工一样,长期忙碌在生产一线,与妻儿老小离多聚少。妻子长期在老家替他赡养双亲,养育孩子。几年前,妻子把老父亲送上山后,来到公司家属基地和他团聚,可史洪涛依然在生产一线。妻子心中有怨气,但从来不说,因为她每次打电话,丈夫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桥上,干的都是修桥修路的善事,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一个人漂泊在外更不容易。每当谈起这些,史洪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

因为屈产河特大桥,史洪涛的儿子意见特别大。春节前后办婚事是史洪涛山东老家的传统。当儿子把2012年年底结婚的决定告诉他时,刚刚接手屈产河特大桥施工任务的史洪涛哪有时间给儿子操办婚事,只好推迟到2013年“五一”。到了五月又是大桥突击阶段,又推迟到2013年年底。史洪涛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给孩子举行婚礼,业主就把电话打到公司主管那里去了。儿子说:“到你的桥上去吧,你不要这个家,我要。”史洪涛无言以对,只能含泪离家,又回到了他牵肠挂肚的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