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秘的虢仲

神秘的虢仲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九号虢仲墓随葬青铜器1500件,玉器900余件,各类器物总共3200余件。于是,征伐淮夷的重任就不可避免地落到虢仲的肩上,他曾三次出击,浴血奋战。著名的青铜器虢仲盨记载了这次战事。柞伯是周公的后代,其国家在今河南平顶山一带,靠近南淮夷,所以自然有义务参加。虢仲于是亲临昏邑。可见这次只是征伐淮夷的一次局部战争,周人取得了胜利。在法律上,厉王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所以,厉王革典是导致国人暴动的主要原因。

(十)神秘的虢仲

据统计,九号虢仲墓随葬青铜器1500件,玉器900余件,各类器物总共3200余件。是截至目前虢国墓地已发掘清理的形制最大、规格最高、出土器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墓,也是全国范围内所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多组成套的铜礼器和大量的玉石器更是无与伦比。

那么虢仲是虢国的哪位国君呢?专家普遍认为他就是周厉王的卿士虢仲,又名虢公长父,死后谥为虢厉公。

根据史料知道,墓主人虢仲是三门峡虢国的第一代封君。

他跟随周厉王征伐淮夷,是一位军事指挥家。南淮夷是西周时期东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是周王室贡赋的主要来源地区,但其军事势力十分强大,时服时叛。于是,征伐淮夷的重任就不可避免地落到虢仲的肩上,他曾三次出击,浴血奋战。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855年,也就是周厉王继承天子位的第三年,南方的淮夷在鄂侯驭方的煽动下,发动叛乱,大肆侵洛。厉王命令虢公长父率军征伐,但失利了。同时期的青铜器禹鼎也记载厉王命禹斩尽杀绝,“勿遗寿幼”,但最终还是王师败绩,足见淮夷的势力强大。

第一次南征虽然失利,但也令淮夷有所收敛。到周厉王十三年,又开始大规模骚扰周室,这次周厉王御驾亲征。著名的青铜器虢仲盨记载了这次战事。

虢仲与王南征,伐南淮夷,在成周,作旅盨,兹盨友十有二。

无其簋也记载这次伐南淮夷:

唯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王征南淮夷。

这一次,由周王坐镇指挥,虢仲汲取上次教训,作战更加勇敢,冲锋陷阵,大获全胜,彻底征服南夷东夷,有26个蛮夷小国,纷纷前来朝觐周天子。

楚国原来称王,但是见到淮夷一败涂地的下场,也担心周天子伐楚,立即宣布取消其王号。

虢仲打了胜仗,十分高兴,一下子就铸造了12件青铜盨,并记载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参加这次战役的还有柞伯、蔡侯等诸侯国。中国国家博物馆2005年征集入藏的柞伯鼎也记载了这次战役。

柞伯是周公的后代,其国家在今河南平顶山一带,靠近南淮夷,所以自然有义务参加。虢仲命令柞伯率领蔡侯将昏邑城址围住,蔡侯被派遣见虢仲曰:“已经包围了昏邑。”虢仲于是亲临昏邑。辛酉日开始进攻,搏杀戎人。柞伯抓到了俘虏二人,并获十人之馘。可见这次只是征伐淮夷的一次局部战争,周人取得了胜利。

到了厉王末年,西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淮夷在大败之后,经过数年休整卷土重来。《后汉书·东夷传》记载:

厉王无道,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公伐之。

这次战役持续时间比较长,从厉王到周宣王,这次虢仲没有取胜,无奈,周宣王又派召公去征伐。

虢仲为抵御外族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为何史书还将“国人暴动”称为虢公长父之难呢?

如《荀子·成相篇》说:

上雍蔽,失辅执,任用谗夫不能制。孰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

孰通郭,郭又通虢,这里孰公长父就是虢公长父。

《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

周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夷终。

《墨子·所染篇》也记载:

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夷终。

意思是国人暴动,厉王的下台,都是虢公长父、荣夷公两人造成的。

难道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最新的研究证明,周厉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胆改革的君王政治家。这在《国语》中有记载,称作“厉始革典”。其实行“专利”政策,是为了扭转国库亏空的局面,除了少部分供奴隶主贵族奢侈享乐外,大部分用于支持厉王亲自率领的征伐淮夷的战争。

厉王的改革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上,改变了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让他们担负起振兴经济和防御外敌的两大重任。

在经济上,他抓住了“专利”和农业这两个主要环节,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诗·大雅·桑柔》记载周厉王重视农业,以“稼穑”为国宝。

在军事上,他派虢公长父等军事首领率领西六师、殷八师不仅击退敌人的进攻,夺回被俘的人和被劫的财物,而且南夷、东夷前来朝觐的有“廿又六邦”,扩大了西周王朝的财政收入,对周王朝各诸侯和附属国,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在法律上,厉王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这在先秦以来的儒家观念中就是行“暴政”了。周厉王在宗法观念极强的时候,为了推行改革政策,竟不惜使用了高压手段。由于他改革经验不足,牵涉到了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连“国人”也反对。

所以,厉王革典是导致国人暴动的主要原因。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经验教训对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处的。而作为周室卿士,积极协助天子制定和推行这种改革政策的虢公长父,很自然地被史家称为“嬖臣”和引发国人暴动的祸首,也就不可避免地就背上了不好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