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秘的追夷

神秘的追夷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张怀通先生认为,墓主名叫“追夷”,以“宫”为氏,子男一级贵族。追夷大约在西周末年随其宗子由西虢迁居今三门峡一带。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因此,追夷簋中的“仲”也应是谥称。公、伯、仲等均是谥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王龙正研究员认为,追同焦,追夷即焦夷,是姜姓焦国的后裔,追夷簋应为焦国铜器。追夷应为焦国贵族。作为姜姓焦国的贵族追夷由于某种原因没有随之东迁,最终成为姬姓焦国的臣民。

(三)神秘的追夷

在众多的墓葬中,有一座十分醒目,考古编号M44,是目前李家窑遗址发掘的形制最大的西周墓。

该墓墓口长3.10米,宽1.56米;墓底长3.42米,宽1.80米,墓深3.2米。

共随葬器物23件,其中:陶器16件;石器3件;仿铜陶礼器4套,以鬲、豆、盂、罐为组合;铜器4件,含铜戈一件,铜鼎一件,铜簋两件,大小、形制、纹饰及铭文都相同。

铜簋底、盖同铭:“唯正月初吉丁亥追尸(夷)不敢昧先人之显对扬厥显祖之遗宝,用作朕皇祖仲尊簋,追尸(夷)用祈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根据随葬器物判断,墓主非一般庶人,属于士一级贵族。那么他来自哪个国家呢?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墓主追夷的国别成了大家争论的热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夷特殊的姓氏。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张怀通先生认为,墓主名叫“追夷”,以“宫”为氏,子男一级贵族。为姬姓,是西虢小宗。追夷大约在西周末年随其宗子由西虢迁居今三门峡一带。平王东迁,西虢随之东来,便以“宫”氏居地为基础建立了虢国。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原来,张先生把“追夷”的父亲“仲”与1974年陕西扶风强家村出土的窖藏青铜器联系起来。当时出土的师承钟和师鼎铭文中都有“公”这个人物,所以,他就将“追夷”的父亲“仲”和西虢的“公”看作一个家族,从而得出是从宝鸡迁移过来的结论。

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强家村窖藏青铜器属于虢氏家族的宝藏不假,但把二者联系起来,似乎有点牵强。因为“”字作为谥称,在金文中常见。因此,追夷簋中的“仲”也应是谥称。金文中的谥称都是由具有尊隆意义的字与“王”、“公”或伯仲叔季等行第字组成,所以有许多是相同的,不能望文生义。比如:

西周孝王时的元年曶鼎铭“曶用兹金作朕文考伯牛鼎,曶其万年用祀子子孙孙永宝”。这是曶为其父作器,其父谥号伯。

还有一件琱生鬲铭云“琱生作文考仲尊鬲,琱生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这是琱生为其亡父作器,这里的仲显然是谥称,不是氏称。琱生其人,还见于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以及五年琱生尊。六年琱生簋为“列祖召公”所作,可证明琱生为召公后裔。

公、伯、仲等均是谥称。同理,追夷簋是追夷为其皇祖仲作器。如果认为追夷和西虢家族为一个支系,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追夷和琱生鬲铭的琱生也是一个家族。这显然就大错特错了。两周时期同名者甚多,所以,我们不能生拉硬拽,顾名思义。

那么,追夷到底是哪国人呢?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王龙正研究员认为,追同焦,追夷即焦夷,是姜姓焦国的后裔,追夷簋应为焦国铜器。追夷应为焦国贵族。原来,周初灭商后,开始分封诸侯。《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后世在这里设“弘农郡”,其本义就是弘扬神农之功绩。后来,这个姜姓焦国东迁,该区域又封给姬姓贵族,但仍以焦为国名。因此,《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作为姜姓焦国的贵族追夷由于某种原因没有随之东迁,最终成为姬姓焦国的臣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