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温州大学发展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新温州大学发展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大家的努力,两校合并已经成为现实,温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时有件很大的事情,1956年国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苏、陈两位先生都被邀请去参加。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把新的温州大学建设好。能批准两校联合,批给我们一个“温州大学(筹)”就不错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在新温州大学发展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1)

各位老师:

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大家的努力,两校合并(组建新温州大学)已经成为现实,温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同时,这两天通过和两校领导的交谈,看到各项工作都正常、有序地开展,两校的领导都有全局的观念,都有远大的眼光,看到未来,努力摆脱老思路的束缚,以创新的思维来考虑新温州大学的发展,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我的经历中,也有过一段两所高校的合并、得到成功的经历。我原来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和复旦大学原来的数学系在1952年进行合并,组建复旦大学新的数学系。我想谈一谈这个经历,供各位参考。原来浙江大学的数学系是全国最强的数学系之一,有苏步青、陈建功两位著名教授,队伍也很强大。复旦大学原来叫数理系,院系调整后,成立数学系,该数学系由浙大数学系、复旦数理系老师,还有其他一些学校如同济大学的教授组成的。从师资力量上看,很明显,浙江大学数学系强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浙大有苏步青、陈建功两位全国非常有名的专家。但浙大方面也有弱点,苏、陈两位先生早期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弟子,在院系调整的时候已经分散掉了,跟苏、陈两位先生到复旦大学的只有像我这样的几个晚辈,我刚评上讲师(第二年到达),还有些是研究生刚毕业的更年轻的人员,这是强中有弱。另外一方面,苏步青、陈建功两位先生研究的学科虽然都很重要,水平很高,但也只是数学学科里很小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原来的数学系是弱中有强,它们的师资队伍比较整齐,有力量开展各门课程的教学,这点就是强处,学校还是以教学为主,苏、陈两位老先生和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无法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另外,复旦大学原来的数学系也有几位比较强的教授,他们在国外也做过很好的科学研究,可惜的是回到国内以后,研究工作没有继续下去,但是他们是有过科学研究的经历,这也是它们弱中有强的一方面。这里面强弱是相对的,强里边有弱,弱里边有强。所以做得好的话,两边强的方面都发挥出来;做得不好的话,就会摩擦和相互抵消,当然有一点点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的讲起来,双方(浙大和复旦)都很顾全大局,都希望把新的复旦大学的数学系建设好,充分发挥优势。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大家很快在工作上融合起来,比较快地把各方面工作开展起来。比如我,1953年到复旦,我做两项教学工作,一件是教课,教化学系的高等数学,化学系是大系,一年级有3个班级,分别上高等数学,有3位数学老师,两位是原来复旦大学的老师,另一位是我,我是第一次上大课,很好地向两位老师学习,共同钻研教学,相当融洽;另外我辅导高等微积分,这门课是陈传璋先生开的,陈先生是系主任,教书很有经验,我为他上辅导课、改学生习题、答疑,配合得很好。另外一方面,复旦大学的老师也感觉到浙江大学科研是强项,科研氛围强、成果多。在浙江大学老师的带动下,复旦大学一些老师原来在国外开展过而长期停顿了的科研工作,也恢复起来了,把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也带动起来,这样双方就相处得很好,也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科研和教学质量也很快上去了,很快地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数学系之一。

这时有件很大的事情,1956年国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苏、陈两位先生都被邀请去参加。当时国家邀请了18个前苏联专家帮助做这个规划。这次规划给两位先生很大的启发,从中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和自己的不足。这时两位老先生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是着眼于整个学科发展的需要,整个国家的需要,因此感觉到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新学科的发展,要抓住机遇发展新学科。两位老先生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想了很多办法去发展新的学科,有了这个新的目标,使大家更好地走到一起。当时除了原有的微分几何和函数论这两门学科还需发展之外,我们看到了计算数学,这在当时全国是没有的,就下决心要把这门新的学科建设起来,还发展了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等原来比较缺乏的学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安排青年教师去进修,已经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改行或兼职搞新的一些学科等等。到1958年,数学学科新的发展态势开始形成,经过几年的努力,复旦大学重新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数学的一个重要基地,各门学科都比较齐全,一大批年轻人成长起来,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供我们参考。

现在我们两个学校联合,从各门学科,或是从学校总的情况来讲,我想无非几种情况,一个是强弱相当、一个是有强有弱。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把新的温州大学建设好。要看到我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现有的水平和情况,跟把温州大学办成高水平的大学(像苏步青先生所期望的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这个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用这个目标来看待我们的现状,只能说还是很不够的,至于我们相互之间的差距,更是微不足道的。用新目标来看我们现在的工作,会给我们很大鞭策,促使我们把全体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在我看来两校的互补性是非常强的,各有优势,如果说把两边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出来,我相信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外部的帮助,从我们现在的状况看,争取到更多的外援支持学校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用远大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团结的精神,发挥大家优势,把这次合并(建设新温州大学)工作做好。

在申请联合过程中大家做了很多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大量工作,结果成功了。我们本来想法是一步到位(直接升格为“温州大学”),后来想一步到位的设想不太现实,从全国形势来看,高等院校设置标准来看,还有评估组专家的谈话和意见,我们就知道,不够现实。于是大家也得到一个共识,目标就摆正了。能批准两校联合,批给我们一个“温州大学(筹)”就不错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另外一个方面,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和发展空间以后,今后工作将更加艰巨,要摘“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当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好在现在两校的领导都很顾全大局,都很努力地工作,有条不紊地朝远大目标前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两个学校都有很好的经验,都发展得很好,但是现在两支队伍连在一起会碰到以前没碰到过的问题,想法必然有相同和相异,我想许多事情要多做交流,多做商量。有些急的事情要首先解决,有些事情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稍微晚一点,先充分地进行调查研究,允许保留一个调整的时间。总的思想是要用远大的眼光看未来,过去的经验,有些是现在还适用的,有些是要调整的,同时过去有些情况相互不了解的,要多些沟通。另外,相互间要多一些谅解,不相同工作经历的人,工作经验和想法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工作中尽管都力求全面,但也不可避免有些疏漏或偏向,大家要相互理解。这是件不容易的事。力求公正,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原来经验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希望大家要相互理解,不要有情绪化的意见。有些事情如果说需要提些补充意见或建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领导会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现在还是温州大学(筹),由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来领导,还没有确定,文件还没有发下来。两校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凭着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努力去做各项事情,若有不够周到的地方,希望大家予以理解,不要猜疑,不要出现情绪化的事情。大家要积极提些补充意见,使领导小组的工作做得更加全面些。比如,我今天的讲话,当然我也希望力求公正,但是由于我在温大工作了一段时间,片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希望大家理解和提出修正的看法。现在有些事情用温州大学(筹)的名义对外,有些事情以温州师院的名义,也有的用温州大学的名义,我想都可以,无论用什么名义,都是新温州大学。比如说,报纸上讲到温州大学或温州师院的(办学)经验和成绩,都是新温州大学的宝贵财富。市里原来的领导小组主要是针对申报工作的,现在两校的4位主要负责人主动承担工作也是不容易的。无论讨论发展规划,还是日常工作,大家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充分讨论,当然,他们4位也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协调的过程。比如,发展民办教育这块,温大比较熟悉,温州师院的领导在这方面接触不多;研究生培养,申报硕士点工作,师院有很多经验。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和问题,不一定急于做决定,可以多些研讨。有些事情要马上解决,如硕士点申报要马上开始、定招生计划要马上报,否则来不及了,有些可以缓些。总的希望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发挥各自的优势,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我很希望两校同一学科的教师能加强联系,共同研究本学科的建设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说得不完整的地方,请大家纠正,谢谢大家!

【注释】

(1)讲话的时间是2004年4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