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向前智取黄安城

徐向前智取黄安城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向前也以善用此计而闻名全军。11月7日,在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欢乐声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总指挥为徐向前,政治委员为陈昌浩,下辖第4军和第25军。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率方面军主力和黄安独立团共8个团的兵力,发起了黄安战役。据此,徐向前决定兵围黄安,围城打援。徐向前认为守敌已山穷水尽。决定发起攻城战斗,将战役推入第三阶段,总攻黄安,全歼守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军进行的数十个战役中,徐向前在鄂豫皖根据地指挥红四方面军进行的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等4个战役,因成功地运用围城打援战术,打破了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徐向前也以善用此计而闻名全军。4次战役中,黄安战役是个典型的战例。

鄂豫皖根据地军民,在打破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以后,估计到新的“围剿”必然到来,即抓紧时机进行反“围剿”的准备。首先整顿全区的地方武装,将所有不脱离生产的赤卫队、守备队,一律改称赤卫军,凡年满18岁至35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除地主、富农以外,均动员参加赤卫军。17岁以下的少年,则组成少年先锋队。根据地的广大劳动妇女,也积极参加赤卫军的侦探队和救护队,至1931年10月,全区已组成赤卫军15个师。其次是进行反“围剿”的政治动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作了动员广大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决议,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根据地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粉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军民新的“围剿”。

11月7日,在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欢乐声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总指挥为徐向前,政治委员为陈昌浩,下辖第4军和第25军。第4军归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第25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近3万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使红军作战行动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为进行大规模运动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际虽然爆发了日军大规模侵略中国东北的“9·18”事变,蒋介石仍然把主要矛头对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积极策划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第三次“围剿”,至11月上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周围的国民党军,已由10个师增至15个师:豫东南地区4个师,鄂东地区7个师,皖西地区4个师。此外,还有3个师正向根据地边境调动。但是,由于“9·18”事变激起的全国抗日反蒋怒潮难以平息,国民党内部一些地方实力派又借机武力反蒋,使得国民党军原已计划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迟迟难以发动,敌军兵力仍处于分散防守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鄂豫皖苏区军委决定,主动向敌进攻,粉碎“围剿”。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率方面军主力和黄安独立团共8个团的兵力,发起了黄安战役。

黄安位于鄂豫皖苏区西南侧,由敌第69师的2个旅共4个团防守,是敌人刺进我根据地的楔子,是进攻根据地的重要据点和桥头堡,对我军威胁极大。但其位置孤立突出,便于我军集中兵力包围。然而,在黄安东南,有敌第31师位于麻城,第30师主力位于宋埠,第33师位于黄陂,相距都在80公里之内,可随时应援黄安。据此,徐向前决定兵围黄安,围城打援。战役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扫清黄安外围据点,切断黄安之敌同邻近敌军的联系;第二阶段,加紧对黄安之敌的围困,打击可能增援之敌;第三阶段,攻歼黄安守敌。

1931年11月10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徐向前总指挥率领下,从七里坪出发,按预定目标包围了敌人,并展开攻击。红12师等部在击退城区国民党军增援后,相继攻克黄安北侧的东王家和西侧的下徐家两个据点,全歼守军2个营及反动地方武装一部共1200余人。红10师等部先后击退第33师和第30师1个旅以及城内国民党军的增援,并先后将高桥河、桃花店攻克,全歼守军1个团。经过10天激烈战斗,红军攻克黄安外围国民党守军的全部据点,完全切断了黄安守军与宋埠、黄陂之敌的交通线,胜利完成了第一步战役计划。

毛泽东在论述围城打援战术时指出:“围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毛泽东军事文选》)所以,“围城打援”这条计策的重点是在如何“打援”上。黄安战役的精彩部分也正在这里,即第二步:打援。这是战役全过程的关键性阶段。为此,红四方面军调整了部署,以黄安独立团配属红12师,紧缩对黄安守军的包围,以红11师与黄麻赤卫军配置在桃花店南北构筑数道防御阵地,全力担负打援任务,以红10师第30团为总预备队。

黄安守敌第69师师长赵冠英为恢复与宋埠、岐亭的联系,改变有耗无补、难乎为继和被包围的不利处境,两次派兵出城,向南反扑,均遭红军迎头痛击,损失1000余人,狼狈败回。国民党军飞机往城里空投粮食,经常落到红军阵地上,饥饿的官兵出城抢粮,屡遭杀伤。赵冠英一筹莫展。红军和赤卫军乘机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使城内军心动摇。赵冠英被搞得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只得频频告急求援。

12月7日,敌第30师4个团自宋埠北援,红11师以1个团在正面节节阻击,诱敌深入。9日晨,当援敌进至嶂山脚下我军预设战场时,我军主力乘敌立足未稳,从两翼包抄,发起猛攻。敌见势不妙,慌忙退逃。我军歼敌1个团。12月18日,敌第33师及第30师一部共6个团再次北援,先后占领桃花山、五云山等地,并在优势火力掩护下进攻嶂山、寨山地区的红军第三道防线的阵地。战斗极为激烈,敌军一度突破前沿阵地,逼近红11师指挥所。红11师师长王树声、政委甘济时当即组织手枪队、通信队与机关人员同敌人展开肉搏。红11师指挥所离方面军总部驻地仅几里地,如被敌军得手,将直接威胁方面军总部的安全。总指挥徐向前闻讯后,立即带上总部手枪营,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并令总预备队红30团投入战斗,调红12师第35团配合第33团从嶂山以东向敌军右翼包抄,红32团协同红31团由嶂山实施正面反击。根据地群众和赤卫军、游击队也奋起参战。山上山下,拼死战斗,杀声震天。激战中,徐向前也肩中一弹,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在红军三面猛烈进攻下,国民党军第33师溃不成军,弃尸1000余具,狼狈回窜。红军俘敌8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并乘胜追击,进逼宋埠。敌军的增援被彻底打垮。残敌狼狈溃逃,无力复出。我军胜利实现了第二步战役计划。

此时,黄安守敌已被围40余日,内无粮弹,外失援兵,军心动摇,在红军军事围困和政治攻势声威之下,守军官兵纷纷跳城投降红军。徐向前认为守敌已山穷水尽。决定发起攻城战斗,将战役推入第三阶段,总攻黄安,全歼守军。

12月22日上午10时,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坐上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飞临黄安上空协助攻城。“列宁号”原是我军在宣化店缴获四川军阀刘湘的德式教练机。1930年2月,该机从南京回四川,迷航后油料燃尽,迫降在我鄂豫皖根据地之宣化店,被我军俘获。这次攻打黄安时,陈昌浩为防备那位飞行员乘机飞逃白区,便带上手枪,拿着手榴弹,逼其听命于己。飞机到达黄安上空后,守敌以为是来空投的,纷纷跑出工事,准备抢劫东西,万万没有想到,落下来的却是红军的传单,还有几颗用炮弹改装的大炸弹,弄得守军官兵更加惊恐不安。此时,红军黄安独立团乘机猛攻,夺占了黄安城东北的重要制高点课子山,歼敌一个营。当夜10时,红军发起总攻,徐向前指挥主力部队攻城,陈昌浩带一部兵力和赤卫军在郊外准备围歼逃跑的国民党军。红军第35团突击部队以偷袭手段迅速突入城内,后梯队跟进向北门进攻。敌师长赵冠英见城门已破,急令部队从南门突围,自己却化装成士兵逃出西门。我军张网捕鱼,将南逃之敌,全歼于倒水河两岸。化装溜逃的赵冠英在通往河口的路上被我赤卫队俘获。

黄安战役历时43天,红军先后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5000余人,其中生俘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10余门、电台1部的重大胜利。对鄂豫皖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此战役经历了围城、打援、攻城三个阶段,战术运用十分典型,可谓围城打援战法之经典佳作。其特点有三:一是围而猛攻,却攻而不歼,迫敌嚎叫呼救,吸引援敌;二是两度打援,均为诱敌深入,伏击歼敌;三是歼灭援敌后,再回攻守城之敌,达成战役全胜。

黄安战役为什么采用围城打援战术?徐向前元帅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军装备落后,没有大炮,炸药极少,手榴弹也是土造的马尾手榴弹。而敌人深沟高垒,凭坚固守,我军很难攻克。黄安战役前,鄂豫皖苏区红军曾数次攻敌城防,如1930年9月攻广水,伤亡数百,不克而撤;继攻信阳,未建功勋;11月,又攻黄陂的姚家集和黄安县城,均未达到作战目的。这就迫使红军指挥员想办法扬长避短,野战歼敌。因此,围城打援战术便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