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山深处的孩子

大山深处的孩子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晓峰摄影作品的总体感觉是表现主体就表现主体,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东西来陪衬,画面很简洁。《旱塬的孩子》系列作品共23幅,以山区小孩子为主角,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苦,但又乐观、坚韧的性格。除了上学,孩子们另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劳动。马晓峰的《旱塬的孩子》系列作品,聚焦不同时间和场景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情怀,从摄影选择的主角就可以看出来。

马晓峰摄影作品的总体感觉是表现主体就表现主体,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东西来陪衬,画面很简洁。《旱塬的孩子》系列作品共23幅,以山区小孩子为主角,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苦,但又乐观、坚韧的性格。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孩子,既附着了自己未泯的童心,更多从这些孩子成长的经历上,反映这块土地发展的轨迹。旱塬的水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雨后孩子在低洼处的积水里,把脚伸进水里戏嬉,孩子的倒影印在水里,身后的小山印在水里,潜在的环境交代,突显了旱塬的地域特色。

孩子沿着曲折的山路上学,这是农村孩子通向外界的“丝绸之路”。孩子们在夏天的土路上踩下脚印,在冬天的雪地上留下一行行脚印,一直延伸到学校去的方向。山路上孩子们的身影,点缀着寂静的山塬,这些上学路上的孩子,成了空旷的山野里一道动态的风景。孩子们被山沟阻隔,但又对山沟无怨,前人走过的路,他们在继续延伸,走出山沟,会有一所通往文明的驿站迎接他们的到来。所以,山路再遥远,也隔不断他们前进的脚步。课堂上几个孩子挤一张桌子,还有没凳子坐的两个小孩子,瞪圆了眼睛盯着摄影镜头,他们不看黑板,不看老师,他们与看他们的镜头对视,他们好奇地探索未知的一切,教室这个小空间局限不住他们的未来。“上学”,这个集诸多意义于一体的名词,除了艰辛的记忆,还有很多美好的情景储存在乡间地头,蓄成了乡土生活里最丰富的内涵。

除了上学,孩子们另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劳动。帮家里挑水、淘窖、翻地、打场、放羊……力所能及处,无不出力。一个和羊一样高的小女孩子举着鞭子,帮大人放羊;冬天的雪地里一个孩子穿着妈妈的花棉袄去放羊,花棉袄几乎把孩子全包住了,这两幅照片,是孩子们另一种学习的场景:学习劳动,学习生活,构成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农村大地上,他们一样健康地成长起来,在划出“S”曲线的耕地上,他们不抱怨土地贫瘠的赐予,而是带着大地的韧性在那里顽强地成长起来了。一幅照片,很浅近,很薄,浓缩其中的却是孩子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生活。

旱塬上孩子们的玩乐有时显得很奢侈。《荡秋千》一幅照片很有地域特色。几个孩子在一棵大树的枝干上挽上绳子,垂下来,套进一个废弃的轮胎,一个爬在树枝上保持平衡,四个孩子围在周围推动,一个孩子坐在“秋千”上体验,大概每个人会轮到一次,这是孩子们靠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自制的“秋千”,他们脸上天真的笑,淹没了一切简陋条件的不足。有时候,看到一些不同角度拍摄的旱塬上孩子们玩的情景,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深受感染。也许快乐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与条件成正比,而完美无缺的玩具,反而会分解孩子们源自天然的快乐。这幅照片极简单,洋溢出来的快乐,让每个人回忆起没有玩具的童年,并不会感到遗憾。《荡秋千》是一群孩子在玩,《打篮球》是一个孩子在玩。他也有自得的发明,往自家的砖墙上钉了一个圆形的旧轮胎“篮筐”,两边用长长的木棍固定下来,颇有三点构成一个平面的原理的生动“描述”。自己则往进“灌篮”,他一个人热火朝天的运动,填满了所有的空间,激活了周围一切“眼睛”,没有观众,身后的蒿草被他的动感波及了,远处的山塬将他小小的身影围在这一方天地中,他唯我独尊,自娱自乐。天地如此广阔,农村孩子有无限的领域可以施展身手。看到这里,会觉得,在农村度过的童年有太多鲜活的痕迹是美好的回忆。

马晓峰拍摄的一系列孩子的生活,像是再现自己的童年生活,也再现了这块土地上很多人在农村度过的童年。欣赏照片,重温童年和故乡这样距离越来越远的主题,认识童心的原生地应该是故乡———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才能将这些美好的回忆珍藏得足够深。

马晓峰的《旱塬的孩子》系列作品,聚焦不同时间和场景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情怀,从摄影选择的主角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摄影作品里动势特征明显,孩子上篮的瞬间,鸟飞翔的一刹那,这些无疑喻示了他摄影的审美取向和意蕴。

风景追求审美效果,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纪实却不追求完美,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行走,摄影对自然和社会的“观照”让镜头里的世界更增加了诸多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