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山深处“桃花源”

大山深处“桃花源”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山深处“桃花源”□记者 魏萍 周一青从彭阳县城出发向东,汽车便一直在崎岖的山道间蜿蜒穿行。塬区饮水困难的人口占彭阳县人口的1/3。2002年10月23日,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开闸试水一举成功。长城塬灌溉兼人畜引水工程被彭阳人称为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形象工程,它的建成和使用解决灌溉面积4.16万亩,并解决2.13万人口、0.76万头大家畜、2.1万只羊的饮水问题。
大山深处“桃花源”_聚焦彭阳:2004~2013

大山深处“桃花源”

□记者 魏萍 周一青

从彭阳县城出发向东,汽车便一直在崎岖的山道间蜿蜒穿行。当到达长城塬时,记者恍若进入世外桃源:数千亩土地平展展地躺在那里,让人一览无余,农家炊烟袅袅升起,祥和、宁静……

长城塬上话水源

水,生命之源;水,生存之本。

长城塬区2.1万人口曾经生活在如此的境地里:由于长年缺水,这里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尤其是人畜饮水更是难中之难,一般年份饮水主要靠夏蓄雨、冬蓄雪,若遇大旱,还要爬山过沟到数公里以外靠人担畜驮来解决。塬区饮水困难的人口占彭阳县人口的1/3。说到水,城阳乡长城村支书李玉荣张口就来了段顺口溜:“没有水上塬,十年有九旱。山高不长树,沟深没水源。路长不平坦,地多不肥沃。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末了又补白一句:“1992年,这里人均收入只有276元。”

水上长城塬,成为塬上老百姓心中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在两代人40年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实现。1998年9月2日,自治区决定建设长城塬灌溉兼人畜饮水工程,工程总投资6680万元,分两期5年完成,一期工程为水源工程,二期工程为引水工程。2002年10月23日,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开闸试水一举成功。2003年,一期工程的效益凸现出来:全县农业、林业、畜牧业净收益3093.5万元,灌区增加净效益2853.9万元,水利灌溉效益1997.8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效益303万元。2004年,二期工程开始显出成效来,尽管还没有具体的数字体现,但当记者于当年年底置身于塬上时,听到和看到的一切无不彰显这一工程的伟大和功不可没。

涝池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前后的变化就是一个佐证。水上塬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水上塬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跃至1498元。

采菊长城塬

“这两年,地平了,水上来了,收入好了,生活比以前强多了。”说起变化,城阳乡长城村村民瓮金耀的眼里闪现出喜悦的光芒。他告诉记者,1998年以前这里有个小集市,一条土街道,几间土房子,一下雨房子就漏水。尽管自己在街道旁经营着小卖部和小食堂,但月收入只有200~300元。长城塬引水工程建成后,这里的地修平了,水也上来了,随着条件大改善,原来“街道”上只有20多户人家,现在已经有100多户,远在山坡上的村民纷纷把家搬到这里,甚至连处于甘肃地段、生活环境比较差的人也把家搬来了。收成的增多和人口的增加,让这片小集镇焕发出蓬勃生机。瓮金耀的小卖部现在一个月可收入400~500元。村民李俊峰、景绎春今年收入颇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打工不出村,仅为乡亲们盖房子就赚了1万多元。李俊峰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就没闲下来,现在预约盖房子的已经排到3月,他的收入完全“有保证”。

61岁的赵德明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经营小卖部,最初完全是“垄断经营”,但那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600元;自打水上长城塬后,人多了,竞争对手也多了,他只有“薄利多销”,尽管如此,他的小卖部年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是不少文人墨客向往的生活,而长城塬上的农民正在将这一意境变为现实。城阳乡涝池村67岁的朱生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住在窑洞里的人,并不是因为盖不起房子,而是窑洞住惯了。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挣钱打工了,自己虽然一把年纪了也不落后,不仅种粮食,还种菊花。说起菊花,他满脸的皱纹全都舒展了:“以前哪想过种花哦,这么旱的地。你看,现在这么娇贵的东西咱们都敢种,到开花的时候,好看得很。不过最让人高兴的还是把花换成大把大把的钱,那钱拿到手里感觉好啊!”涝池村支书韩万瑞告诉记者,今年塬上试种了100亩万寿菊,还有玉米、胡萝卜等经济作物,村里人均收入能到1500元,以后肯定还要增长。

全力打造“世外桃源”

“扬水洒山塬,工程富万民。”长城塬灌溉兼人畜引水工程被彭阳人称为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形象工程,它的建成和使用解决灌溉面积4.16万亩,并解决2.13万人口、0.76万头大家畜、2.1万只羊的饮水问题。长城塬土地上的农民不仅结束了千古为水所困的历史,还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有水了,一些年轻人不再走出家门,留在家乡的土地上欲干出一番作为。只要农业技术人员讲课,塬上各村常常座无虚席。上百名农民还到陕西杨岭高效农业示范区参观,实地去感受土地的金贵。

去年末,记者与涝池村支书一同站在塬上时,他掠过眼前平展展的土地指向远处说,那里还能推出2000亩的平地来。那神情不只是憧憬,更是一种揭示:那时,这里将会成为无数山里人向往的“桃花源”胜地。

(原载2005年1月21日《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