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华恒让歌声永恒

杨华恒让歌声永恒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华恒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入学那天起就喜欢上了唱歌。杨华恒虽然遗憾于未能在剧团发展自己的演唱事业,却始终不改初衷,没有间歇过唱歌。杨华恒还参加了商南县多届春节晚会,他朴实无华的台风,圆润高亢的歌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杨华恒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传承和弘扬商南民歌,这是一个歌者高尚的情愫……年近花甲的杨华恒经济还不富裕,上有九十余岁的高堂,病榻上躺着多病的妻。

当央视《乡村大世界》播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红色歌曲,那优美的旋律、高亢的音符、嘹亮的嗓音总在耳畔回荡,经久不息,将人带到遥远的记忆。你不曾想到,舞台上这位歌者,竟是来自商南县边远山区淤泥湾村一位地道的农民,他就是2011年6月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的《我在陕南找牛人》的“陕南牛人”杨华恒。

杨华恒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入学那天起就喜欢上了唱歌。老师教授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唱腔让他痴迷如醉,别的孩子学个把月都唱不会的曲调,他一两遍就唱得像模像样儿,老师见他是块搞文艺的好料子,教他时特别用心。1970年,县剧团来家乡招工,凭实力他被录取了,兴高采烈跑回家告诉父母。家里三世同堂,凡事由大伯做主,老人家反对去唱戏,无奈地打消了去剧团的念头。时隔两年,弟弟又考上县剧团,为不再留遗憾,杨华恒到生产队借了六块钱,护送弟弟去剧团报到。那天在县剧团大院里,杨华恒把场院角落转了个遍,这方原本属于自己徜徉的世界,此刻,这么近又那么远,既熟悉,又陌生,心里阵阵痛楚,依依不舍挥手道别……

杨华恒虽然遗憾于未能在剧团发展自己的演唱事业,却始终不改初衷,没有间歇过唱歌。1972年,小小年纪便参加商南县文艺汇演,十九岁那年应征入伍,在成都军区某部服役。在连队,闲暇的时候不忘吼几嗓子,战友们情不自禁跟着唱,在他心里,唱歌是最大的快乐。复员回到家乡,无论田间地头、山洼深林,也不管滔河岸边还是房前屋后,干活儿唱,走路也唱,真可谓曲不离口。邻居说,你都揭不开锅了还兴蹦儿地哇哇个啥哩。说得倒也是,家里穷,土地承包到户那阵子,没划分到整装地,农村也没得挣钱门路,只好在几亩薄田地里刨希望。手头的拮据,种田的辛劳,只要唱起歌,像是喝了陈年老酒,心里那个滋润。早把别人的讥笑抛到脑后,鞋穿着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正如唱歌快乐只有自己晓得。

1992年,商南举办的“红五月”歌咏比赛,杨华恒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拉纤小调》获得三等奖。1995年,商南县举办的国庆文艺汇演中,他表演的《二人台》获二等奖。杨华恒还参加了商南县多届春节晚会,他朴实无华的台风,圆润高亢的歌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杨华恒没有拜过在人面儿上叫得响的名师,没有经过专业声乐培训,完全靠自己领悟和摸索发声技巧。他曾潜入门前深潭里练气息,也曾在骄阳下卧着的狗的短促呼吸中得到肺活量练习方法。如今,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演绎得韵味十足,秦腔京剧都能吼,他最擅长和深爱着的是乡村民间小调。陕西电视台《七女秀陕西》,他唱的是民间小调;《深秋商南,红色赵川》宣传片中,他唱的是《商南姐儿歌》《商南茶歌》《划船调》等众多商南地方民歌。杨华恒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传承和弘扬商南民歌,这是一个歌者高尚的情愫……

年近花甲的杨华恒经济还不富裕,上有九十余岁的高堂,病榻上躺着多病的妻。可他仍曲不离口,每当看到母亲的身影,就情不自禁地唱起《儿行千里》《母亲》《烛光里的妈妈》……

原载《商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