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错把道德当政治

错把道德当政治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彧识破其计,当即加强防备,使其不能得逞。不久,陶谦病逝,刘备占了徐州,曹操闻讯大怒,立即要兴兵去攻打。明公今画地而守,扼袁绍咽喉而使敌人不能进,对方得不到便宜,时间一长,内部必将有变。曹操对他可谓恩宠有加,不仅一再晋升其官爵,委之以重任,而且还把女儿嫁给其子荀悍,这在曹操的谋士中是少有的殊荣。荀彧已知曹操有杀己之心,于是托病,要求在寿春休养。开盒视之,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在三国时期,可与诸葛亮、鲁肃相比肩的战略家型人物就是荀彧。因为他提出的“根深以固本”和“坚守官渡以待变”以及“奉天子以从众望”的计策,使曹氏集团得以在群雄中脱颖而出,为最终的魏晋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荀彧,字文若,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一生中屡建奇功。荀彧学识渊博,明察时势,且能高瞻远瞩,具有战略眼光。在少年时代就有人称他有王佐之才。

  荀彧曾在袁绍手下做谋士,袁绍待之以上宾之礼。但在袁绍如日中天之时,他看出袁绍是个嫉贤妒能、好谋无断,最终难成大事的人,便毅然舍弃绍投曹操。曹操和他一交谈,便高兴地称他为“真是我的子房。”

  从此以后,荀彧就一直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一位谋士。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在具体战斗的谋划,还是在宏观的战略决策方面,都显示出超人的才能。

  荀彧在曹营中初显才干是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此时曹操东击陶谦,让荀彧守邺城,这时张邈、陈宫趁机暗通吕布,进攻曹操的大本营,所到之处,曹操手下纷纷投降。

  张邈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击陶谦,宜尽快供其军食。”荀彧识破其计,当即加强防备,使其不能得逞。

  不久,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兵临城下,求见荀彧,荀彧决定去看一看。同僚们都劝他不宜轻去,荀彧回答说:“郭贡与张邈等并非早有交往,今天来得快,谋划必然未定,在他还在犹豫的时候,前往劝说,即使不帮我们,也可让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怀疑他,他必然生气而与张邈结成联盟。因此,我还是应该去一趟。”

  郭贡见荀彧没有惧色,知城不可破,于是带兵离去,邺城因此得以保全。荀彧临危不惧,善于决断,表现出了一个战略家应有的素质。

  曹操本是以兖州起家的,后因去攻打徐州的陶谦,被吕布乘机占了兖州。曹操回军来救,又被吕布打败,只好暂住邺城。不久,陶谦病逝,刘备占了徐州,曹操闻讯大怒,立即要兴兵去攻打。

  在关键时刻,荀彧站出来对曹操说:“昔日汉高祖刘邦保关中,汉光武帝据河内,都是因为深根固本以正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因此虽然有困难,但最后都成就了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是天下重要之地,是昔日的关中,河内。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这样兖州会失去。若徐州不得,明公归所何在?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然已经服从刘备,我们若攻击,众人必然帮助刘备死战。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望深思。”

  这一番话,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深根固本的重要性,高屋建瓴,使一时意气用事的曹操听后心服口服,马上冷静下来,放弃了攻打徐州的打算;随后又采纳荀彧的建议,平定了汝南、颖川,然后回兵击败吕布,攻克兖州,继而占据了整个山东,为最终统一中原奠定了稳固的后方。

  这就是成就了曹操的“根深固本”之策。

  董卓死后,其余党作乱,汉献帝被迫从长安逃到洛阳,而这时的洛阳已成一片废墟,于是太尉杨彪向献帝建议,召曹操入朝辅佐。曹操知道献帝到了洛阳的消息后,召集谋士们商讨政事,荀彧建议说:“昔日晋文公纳周襄王,诸侯全都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现在汉朝的天子落难,将军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若不及早行动,别人将抢在我们前面。”

  曹操听了大喜,决定克日兴师。

  荀彧是忠汉派,他之所以投曹操,是因曹操有过为国除奸的壮举;他劝曹操“奉天子以从众望”,其实是出于对汉朝的忠心。而曹操采纳此策,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此之前,田丰对袁绍有类此建议,袁绍却不接受田丰的建议,而曹操却能采纳这一决策,为曹操抢先一步取得政治上的支持提供了时机。

  曹操与袁绍决战的关键时刻,荀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绍兵多将广,势力雄厚,长期割据河北,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劲敌。当时曹操的实力远不如袁绍,因此,是否敢与袁绍决战,曹操一直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谋士们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中荀彧的意见至关重要。

  袁绍率领三十万大军来讨伐曹操时,孔融力劝曹操投降,荀彧立即反驳了他的观点,说:“袁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么多有异心的人相处一处,水火不相容,袁绍又不能有效地统合,时间一长,必生内变。况且,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又何足挂齿。”

  荀彧是来自袁绍集团,他以自己对袁绍内部情况的了解和透彻分析,坚定了曹操抗袁的决心。曹操起兵迎战,果然因袁绍迟疑不进而停战。

  在官渡决战中,曹操一开始就失利,损失极大,粮草又供应不上。曹操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写信向荀彧求教该怎么办,荀彧回信说:

  袁绍率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现在不能打败袁绍,则必为袁绍所钻空子,现在是天降大任于您。袁绍军队虽多,实在不堪一击,以您的神武明哲,正好可以一鼓作气,披坚执锐。现在我们军队虽少,还不至于楚、汉在荥阳、成皋的境地。明公今画地而守,扼袁绍咽喉而使敌人不能进,对方得不到便宜,时间一长,内部必将有变。到那时再用奇计胜之,断不可失。

  这封信,帮助曹操消除了疑虑,坚定了战胜袁绍的决心。

  曹操接信后立即命令将士竭力死守,随后又采纳许攸的计策,烧了袁军粮草,终于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彻底胜利。

  荀彧从二十九岁投奔曹操,与曹共事二十余年,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一位谋士,实际上就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对他可谓恩宠有加,不仅一再晋升其官爵,委之以重任,而且还把女儿嫁给其子荀悍,这在曹操的谋士中是少有的殊荣。

  然而,荀彧最终还是死于曹操之手。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欲劝曹操晋爵国公,废了献帝,加九锡之尊。因为曹操在碰到不能决断的事情都会悄悄询问荀彧。于是,与平时一样,曹操来征询荀彧的意见。

  荀彧说:“曹公本来是兴义兵,匡振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是应该心怀忠节。君子爱人以德,实不应该这样。”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变色,心不能平。以他对荀彧的尊重,实在想不到荀彧会反对自己加封。

  曹操最终还是在众人的拥戴下加了“九锡”,荀彧知道后,感叹说:“我不想今日看见此事!”曹操听了,深恨荀彧,以为荀彧不帮助自己,因此而动了杀机。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命荀彧同行。荀彧已知曹操有杀己之心,于是托病,要求在寿春休养。忽然,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曹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荀彧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

  荀彧在汉末曾举孝廉,并做过亢父令之类的宫,见汉室崩乱,怀匡佐之义,因而在他的潜意识中,始终保持着士人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即以儒家的礼仪治天下,不以人主的好恶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政治主见。他之所以投靠曹操,主要是看中曹操的雄才大略,想通过他来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随着曹操进逼汉室步骤的加紧,他与曹操之间逐渐产生裂痕,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反对曹操篡汉,最终导致了个人的悲剧。

  荀彧的悲剧其实表现了中国文人身上普遍带有的把道德当政治的思想。苟彧既是曹操的功臣,又是汉室的忠臣,在两方面的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传统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导致了个人的悲剧。

  常言道:“耿直之人难做官。”大家公认的好人总是官场失意。其实,道理很简单,通权达变,委曲求全是官场的通则,也是政治家的处事原则。耿直之人往往生活在虚幻的理想之中,不懂得向现实妥协,连身都无法立,何谈更大的发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