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读《万历十五年》

重读《万历十五年》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5月第1版。现在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人,见到的大都是三联的版本,它改掉了中华书局版里的一些别字,也没有继续采用廖沫沙题签的书名。在《万历十五年》最红火的时候,我也跟风地看过一遍。所以,重读《万历十五年》多少有些怀念那个渐渐淡出记忆的理想时代、展望未来的意味。虽说《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上世纪70年代末的作品,但他的“大历史观”至今看来还是颇有远见。

重读《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5月第1版。父亲在我识字不全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后来三联1997年重出,又买了新的版本。现在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人,见到的大都是三联的版本,它改掉了中华书局版里的一些别字,也没有继续采用廖沫沙题签的书名。

在《万历十五年》最红火的时候,我也跟风地看过一遍。那是在大四实习期间,毕业前夕的惶恐困惑一大堆,看它只是徒增伤感,仿佛几百年间,国人就只有做困兽的份儿。即使怀抱理想踌躇满志,到头来还是“以短衡长”,逃不过时代的限制。个人的得失系于国家的运势,成败叵测。这是那时的普遍心理,和意气风发的80年代新一辈比,我们离现实近到透不过气来。21世纪的大学生和上世纪90年代比,又大不一样了。把现实当理想的他们,困惑的内容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所以,重读《万历十五年》多少有些怀念那个渐渐淡出记忆的理想时代、展望未来的意味。

虽说《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上世纪70年代末的作品,但他的“大历史观”至今看来还是颇有远见。作者在自序中提出,该书“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固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虽然作者早有积极的表示,但全书以“暴露中国传统的弱点为主”,难免在当年使阅历浅薄身处困顿的学生望文生义,继而悲观落寞。

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带着那种情绪磕磕绊绊到今天,才更能体会“冲突既开”之后难得的“机缘”。

2006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