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加一个活动

参加一个活动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很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可能在五十年前,或者更早或者更晚一点,一帮人,也没有经过商量,为了讨生活,先后远离故土北京来香港发展。还真想再去一次,不过呀,香港的饮食,从来都是价格不菲。不过现在人习惯的吃完打包,在香港这儿也是毫厘不差。下次有朋友来香港,可不要忘记联系我,一定带你去吃北京牛肉馆的菜,找回在北京或者在内地的感觉。

心情好,有时候来自自我的调节,有时候来自外在的影响,有时候是自我与外在的双重作用。那天就是不一样,遇到客气有理有节的小巴司机,一站送到北京牛肉馆门口,再没有蜿蜒曲折地找路,连请客的人都还没有到,我就先行到达,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到了门口,看到“北京清真牛肉馆”那几个绿色大字,再加上下面用英文拼读的“Halal”字样,实话说,有种强烈的亲切感。不是说我这个人狭隘,也不是说有些夸张,这是一种长期受某种文化熏陶,像一根钢针钉入大脑里面一般,我们自个儿可能还没有反应,可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有了喜悦与认同。这是普遍现象。

虽然下着细雨,外面还略带一丝凉风,牛肉馆门口还是门庭若市,排成一队等着有人出来,然后再进去落座。旁边也有几把椅子,供年长者和小孩坐下等着进去用膳。另外一端,也就是牛肉馆门口进去时的右手,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放着几本餐厅的菜单,很多人都会提前看好,然后进去说出菜名,等待厨师火速端来各种美味佳肴。可能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当然也有广告宣传的目的,门口的窗机上贴着几张彩色画儿,走近看看才知道,一个说的是该餐厅的历史来源,自1950年,就开始有了这个餐厅,悠悠岁月,时光荏苒啊,50几年将近60年的餐厅。旁边是几张拍得相当精妙的图画,是对该餐厅拿手菜的详细介绍。北京牛肉馆,最让人口水连连的是牛肉饼。“一口就爆”的牛肉饼,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再往下看就是香港名人来此餐厅时的影像,店主自然会营业啦,在这个追求成功者的社会,自然会拿出一些名人来作为吸引,吃顿饭,影张相片,也不会收广告费,贴在门口。尽管时常都是人满为患,老板自然希望多多益善。旁边几个巴基斯坦人带着几家老小,选好菜,等着马上进入。他们看到我,微微一笑,道一声色俩目问候,点点头,寒暄几句。原来他们也是特别中意这里的菜。旁边一个妈妈模样的老太太居然用流利的广东话说,这里的菜味道鲜美,清真的要求很高,是比较放心来吃的穆斯林餐厅。

推门进去,哇哈,人声鼎沸,几十张桌子挤得满满的。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各自的话题。身着统一黑色工作装的人,流动在不同的桌子周围,一会儿上水,一会儿沏茶,一会儿端菜,一会儿埋单,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我哪里知道他们已经累的精疲力尽,这么多人来吃饭,不累才怪,而且门口还有那么一个长队。

说起吃饭排队,在内地我是见得比较少。香港人对饮食的讲究和执着,还真得写点东西感叹一番。有时候为了吃一种菜,坐上几十分钟的车专门去,有时候为了品尝一种菜,不惜代价。不过香港也真是饮食的天堂。不怕你吃不到,就怕你想不到。这是香港餐饮业全球化的最好表达。记得自己曾经在泰国吃过一种黄色米饭配鸡腿,再加一个椰子,真是回味无穷。没有想到的是,到了香港,再一次吃到,当然还有闻所未闻的各种菜肴,不管你从世界哪个角落来,到香港,你能说出名字,我就能给你找到,满足你的胃口。

在进入包间的那一瞬,我看到一张张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手抓羊肉,牛肉粥,羊肉串,葱爆卷……让人不由得咽口水。其实牛肉馆还真不仅仅是那个后来我们吃了爆了我一裤子的牛肉饼,还有各种美味的菜肴。

心情好时,时间过得也快。不一会儿请客的人,带着一家老小上来了。接着是阿訇,黑先生,梁先生一家,刘先生,黄先生,杨先生……三个桌子坐满了,主人把来宾一个个介绍一番,其实除了我,大家都彼此认识。平日,香港人见面,多讲广东话,但是那天的聚会,则是一帮京片子之间的吆喝,嘻笑和欢闹。不注意自然不会去想,来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要么是祖上从北京来,要么自己从北京来,要么曾经在北京住过,要么从北京附近的城市来。一个很明显的地区性差别。

后来才明白,这些人不仅仅从地域上有认同,他们在职业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回族穆斯林。信仰的认同,使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有了一个公共场所,一来二去,彼此熟悉了。还有一点,这些人都彼此有着亲戚关系。有句话说,回回的亲,苦蔓的根。还有说,砸断骨头连着筋。

可能在五十年前,或者更早或者更晚一点,一帮人,也没有经过商量,为了讨生活,先后远离故土北京来香港发展。他们在某种可能的场所相互认识,彼此熟悉了。其实这些都不是自然的,因为人的意识中,寻找老乡的习惯从来都不是装模作样的。有些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是根基性情感,有些人认为是工具性的理性交往,究竟怎么样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非一种现象所能言必。总归,一帮人扎堆,因为与另外一帮人有边界,内聚力,外驱力,共同作用。

这些来自北京的人,在这里相约聚餐,绝对是一种认同。不过我这个编外人士,则是因为更多圈子的认同,西北人。

写了这么多,可不能忘记说吃了什么。写到这儿,我的口水又出来了。好客的人,点了满满一桌。素菜北京黄瓜拌凉皮,吃过吗?烧饼卷肉末,吃过吗?最劲爆的还是牛肉饼。一桌子10个人,一人一个。吃过的知道,轻轻咬开一口,然后才细嚼慢咽。第一次吃,大大一口,汁子外射,不小心溅一脸。还真想再去一次,不过呀,香港的饮食,从来都是价格不菲。三桌子下来,几千块没了。不过现在人习惯的吃完打包,在香港这儿也是毫厘不差。吃不完,全部带走,明天再吃。

可能有些宣传的意味在里面。下次有朋友来香港,可不要忘记联系我,一定带你去吃北京牛肉馆的菜,找回在北京或者在内地的感觉。

哎,其实饭菜都在其次,人,现在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认同。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炒面片,每每回家,都想好好吃一大碗。儿时缺衣少食,以为大碗炒面片是今生最大的奢侈。回去真的点上吃了,没有那种味美的感觉,但是这种满足心愿的过程,真是难以尽抒。

那你有没有魂牵梦绕的食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