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其矫《风中玫瑰》欣赏

蔡其矫《风中玫瑰》欣赏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诗人蔡其矫》这部书中曾这样提过:“《风中玫瑰》一诗,是蔡其矫诗歌创作另辟蹊径的典例。”曾经有人问过我,李白《静夜思》是写思乡,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写什么呢?我认为《 静夜思》是纯传统构思和纯传统处理,而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则是以精神为背景,把传统表现与现代意念揉在一起的活泼鲜花。《风中玫瑰》就是诗人忠实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前提下,在选择上获得成功的典例。

我在《诗人蔡其矫》这部书中曾这样提过:“《风中玫瑰》一诗,是蔡其矫诗歌创作另辟蹊径的典例。”所谓“另辟蹊径”,就是指变传统创作架构为意念抒发。后来,蔡其矫把这一首诗放在新近由香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蔡其矫抒情诗》集第二首,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重视是不一般。难怪老诗人牛汉说,这诗“至今给我留下了奇遇般的印象。”为了便于欣赏,兹将原诗抄录如下——

一上,一下。一来,一往。

飞舞的焰火

跳动的霞光。

一道道的浪痕

一条条的虹影,

在狂飙和流泻中闪射。

看不真切的轮廓,

无法辨认的眼波,

从中散发捉摸不到的笑声

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全诗只十行,没分节,一气呵成。为欣赏上的便利,我们不妨给它分为二片。从第一行至第六行,称它为前片;从第七行起至结束,称它为后片。

诗的前片用心理虚拟景物,借风之势,写玫瑰在空间的运动美。“焰火”,“霞光”,“浪痕”,“虹影”种种不同形状的意象,在诗人的视觉中,形成意念的抒发逻辑。具体表述上,诗人作了这样的布置:“焰火”——写近,“霞光”——写远;“浪痕”——写下,“虹影”——写上。最妙的是:无论写近或写远,写上或写下,这些热热闹闹的色彩,都统一显露(请注意前片这显露的艺术处理)“在狂飙和流泻”的环境中“闪射”,同时体现出“一上,一下。一来,一往”的彩色线条美。

诗后片的重心,是写形体:“看不真切的轮廓”,以虚带实;“无法辨认的眼波”,则反转过来,以实带虚;“从中散发捉摸不到的笑声”,又是以虚带实。如此,作心理联觉和美学通感的艺术手段,抒写视觉和听觉、思维和联想,构成虚实相生的隐象(请注意后片这一隐象的艺术处理),从而客观地完成“一高,一低。一起,一落”的彩色形体美。

这首只有十行的短诗,诗人非常强调对照、呼应和交叉、平衡,无论是显象的前半片,亦是隐象的后半片。看出诗人着意从对照、呼应和交叉、平衡中借色彩、线条、形状、姿态……以及心理感觉等等,将主题模糊,让诗的深度远远超过诗中画面所渲染的笔墨。孙子《势篇》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种妙不可言的变化,也迻译于艺术。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单向性思维方式来解读、审视《风中玫瑰》,便不可能多元的认识它的内在世界。

曾经有人问过我,李白《静夜思》是写思乡,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写什么呢?我认为《 静夜思》是纯传统构思和纯传统处理,而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则是以精神为背景,把传统表现与现代意念揉在一起的活泼鲜花。这首诗的诗素品质,全是彩色感情和节奏性的动作,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现象的意象。意象是心理的描述,着笔不是如《静夜思》那样如实于生活。因此,这两首诗便不可能放在一起来进行赏析。

《风中玫瑰》这首近于天趣、合乎自然的每行可触可感的诗句,不但是生活画面的实境,又是变形的艺术。它意蕴诣出,揭示线条与形状,运动与方位,色彩与姿态等等空间运动的相与依存关系。惊人的艺术创造魅力,源自诗人忠实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蔡其矫七十多岁了,可每年至少还坚持一次三个月以上的长途考察旅行。曾经听他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是选择,选择对了就是成功,不然就是失败。”《风中玫瑰》就是诗人忠实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前提下,在选择上获得成功的典例。

末了,觉得这首诗的韵脚运用的自然美,也值得一提。首先还是选择,其次是运用。诗人立足以抒发感情需要为需要;巧妙处是在音步的长短、声调的抑扬顿挫上下工夫,让人读起来觉得音节响亮,回环动听,就如《风中玫瑰》,表露出生动、和谐、舒展,以及种种奇幻联想的韵律美。

舞蹈化的诗,让诗的语言、音响都舞蹈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