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像一股清新的风,从田野吹来(代序)

像一股清新的风,从田野吹来(代序)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读正功的诗,是在去年年底。我一口气把它读完,顿时眼睛一亮,感觉像是一股清新的风,从田野吹来,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也不由得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的诗。在本集中,五言和七言的作品占了大多数,但这些五言和七言同样也没有按照五律或七绝、七律的格律填写,虽都是随性之作,但基本的平仄和韵律还是考虑到了的。

第一次读正功的诗,是在去年年底。当时我向正功约稿,他欣然答应,并很快交稿:诗十六首。我一口气把它读完,顿时眼睛一亮,感觉像是一股清新的风,从田野吹来,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也不由得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的诗。

一、炽热的赤子情怀

记得诗人艾青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从家乡这块土地开始的,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家园刻进灵魂,才会做她最好的儿女……正功的诗,大多取材于其家乡——淮北平原的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倾情描写,也有对儿时经历的温馨回忆,更有对家乡环境恶化的深深忧虑,表达了一个异乡赤子关注家乡、依恋家乡、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正是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才思,使得其诗歌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如本书收录的“回乡四首”,据我所知,正功在回乡探亲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有感于家乡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的变化,以“回乡”为题创作的诗歌实际达二十首之多。

正功写家乡,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人和景,融入他真挚的情感,幻化出的诗句亲切而又自然。如他写自己祖父:“老翁无力事农耕,依柳闲坐轻摇扇。不识门前行路人,招手相邀吃晌饭。(《乡翁》)”一个上了年纪的农夫,独自坐在柳树下乘凉,见有人从门前的路上经过,虽老眼昏花认不出行人,但都热情地邀请留下来吃晌饭,把一个慈祥、热情的农村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牧童悠然不牵缰,却对行人做鬼脸(《雨中淮北》)”“放羊小河边,牧童不着屣。但等云影来,齐追二三里。(《追云》)”寥寥几句,似是轻描淡写,却把农村少年顽皮、活泼、可爱的形象描写得呼之欲出。

在正功的笔下,农村的景色永远是那样迷人,如“漫天雨淋,一路苍翠满眼。(《雨中淮北》)”“一片豆儿绿,一片稻儿黄。(《途中》)”“一汪碧水四周稻,三五白鹭塘边闹。(《秋景》)”“稻穗沉,豆荚裂,万里平畴万里黄金叶。(《五河秋景》)”加上那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如“拉魂腔”、“西坝口”、“沫河口”等,仿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到了那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带回到了生我们养我们的可爱的家乡,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首诗《喜欢》,这不是一首旧体诗,但正功通过贯穿全篇的“喜欢”,用每句十一字的固定句式,向我们描绘了农村几乎所有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画面,而这些景色和画面很多已经见不到了,甚至可能永远都见不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正功的这首诗恰恰是有些立此存照的意思,对家乡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让读过这首诗的人百感交集,为之动容。

以正功目前的写作风格及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家乡,家乡的人,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每一点变化,将永远是他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二、鲜明的艺术特色

正功的诗歌创作虽然起步很早,但真正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从本集收录的诗作可以看出,正功的诗词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是达意为上,不拘旧格。本集收入的正功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前面部分的长短句,第二部分是五言和七言,第三部分是按照词牌格律填写的词。

第一部分的长短句大概有十四首,虽是长短句的形式,却没有按照词牌填写,形式较为自由灵活,兴之所至,意到句成,不为格律所囿。正功一直主张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诗词创作,既要尊重诗词的基本格式,又不必拘泥于古音古韵。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完全可以用汉语拼音规定的音韵来填写诗词,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年轻人学习、写作旧体诗词的兴趣和热情,也才能使旧体诗词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可以说,这十四首长短句是正功在诗体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他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虽没有固定格律,但也注意平仄和韵律的错落有致的句式,来灵活方便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思想。

在本集中,五言和七言的作品占了大多数,但这些五言和七言同样也没有按照五律或七绝、七律的格律填写,虽都是随性之作,但基本的平仄和韵律还是考虑到了的。而且其中也不乏上佳之作,如“岭上耕田不成方,依势参差各短长。旱育豆秫水栽稻,几层青绿几层黄。(《岭上》)”“一山烂漫不见花,霜浸千树叶如霞。赤橙绿黄竞争艳,秋色从来胜春华。(《秋之秦岭》)”“夜发幽香入脾肺,晓带清寒映窗棂。一树白梅凌雪放,冷光熠熠摄人魂。(《白梅》)”“西山含日霞满天,七彩云霓映清潭。柳条蘸水乱鱼阵,春风快意托纸鸢。(《春日即景》)”“风歇柳林谧,水静灯影直。更深蛙唱远,游人夜归迟。(《夏夜之一》)”等等。

二是色彩斑斓,画面感强。读正功的诗,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五颜六色在他的诗里俯拾皆是。如“一筐草青,一串鱼白”、“一路苍翠满眼”、“黄斗笠,小花伞”、“只洇染一抹橘红”、“枫叶如血”、“湿透残红”、“碧水河,青草地”、“杏白桃红菜花黄,麦绿油油”、“青茄子,红辣椒”、“绿珍珠,紫玛瑙”、“几抹黄几缕赤,金镶银饰”、“红果绿蔬田园画”、“赤橙绿黄竞争艳”“红黄绿紫巧布排”“山裹苍翠满地红”、“半山绚烂半山苍”、“春赏翠绿秋赏黄”等等。

正因为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他的诗画面感极强,有的像一幅水彩画,色彩斑斓,有的像一幅水墨画,朴实清新。如:

“莫道城中无景致,独赏楼台,小园秋色正妖娆——青茄子,红辣椒。(《楼台感赋》)”“稻穗沉,豆荚裂,万里平畴万里黄金叶(《五河秋景》)”“随手涂来画万里,几抹黄几缕赤,金镶银饰,深深醉,彩霞余晖落日。(《雨后》)”“碧水河,青草地,垂杨柳,杏白桃红菜花黄,麦绿油油。(《西坝口》)”

“千里阴霾一朝除,草翠松苍入画图,玉鸟不畏清秋洌,啼鸣婉转唱溪竹。(《晴明日》)”

这些诗句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水彩画,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的是青、红、黄、白,绿、金、银,彩霞、落日,是斑斓的色彩和明丽的画面。

又如:“近山浓,远山淡,泼墨渲染无需向画里看,烟雨中,江南岸。(《雨中江南》)”“偶宿半山居,听松夜拢衣。举头欲寻月,月在数峰西。(《山居》)”“云散雨收淝水宽,一轮夕阳照孤船。竹篙斜插艄公去,岸上茅屋起炊烟。(《北淝河即景》)”“沟渠纵横池塘满,篱笆错落蔬果新。炊烟袅袅妆暮色,杨柳依依入画屏。(《村庄记忆》)”“梧桐枝颤,柳条儿疏乱。碧水斜阳晚归雁。《洞仙歌·和某君》”“溪出两山间,日隐孤峰后。暮霭轻薄软软风,池水盈盈皱。(《卜算子·山乡》)”“北水鳞光,南湖芦絮,村头杨柳。(《水龙吟·故乡》)”

这些诗句则又像一幅幅水墨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可以这么说,正功写诗,他的笔不是蘸着墨水,而是用饱蘸着感情的诗笔勾勒了一幅幅绚丽的艺术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欢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是语言平实,力戒晦涩。一般初写旧体诗的人,总喜欢追求艰涩深奥,似乎不如此便算不得旧体诗。正功则恰恰相反,他的诗语言平实无华,清新自然,构思巧妙新颖,以小见大,深受我国古代田园派诗人的影响。如:

“漫天雨淋,一路苍翠满眼。村庄儿女勤趁早,低语浅笑随风远。黄斗笠,小花伞。水流湍湍,到处沟满渠满。牧童悠然不牵缰,却对行人做鬼脸。笛声脆,老牛缓。(《雨中淮北》)”

“劳力耘田一排排,埂头出没小童孩,挥镰割草饲耕牛,汗湿脊背,晒红双腮。矮矮沟坎作跳台,裸身戏水最开怀,随手摸得鲤鲫归,一筐草青,一串鱼白。(《割草少年》)”

“一副秋千挂杏枝,一双小儿相与戏。

一推一悠一串笑,一阵花雨洒满地。(《打悠》)”

“左舞绿柳枝,右挎红草莓。谁家俏女儿,身披彩霞归。(《春日偶见》)”

“一汪碧水四周稻,三五白鹭塘边闹,秋风无痕雨如丝,小儿俨俨学垂钓。(《秋景》)”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及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诗句。从这里也同时可以看出正功的诗作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的一个侧面。

还有一首诗《中秋》:中年无奈万事缠,秋也不得闲,春也不得闲。逢节总盼儿孙还,倚门望,双亲眼欲穿!

月是儿时圆,饼是儿时甜,儿时不知世上有愁烦。粗茶淡饭养,个个都撒欢!

作者用平淡的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抒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心感受。同时这还是一首藏头诗,上下阕首二句巧妙地嵌入“中秋”和“月饼”,使得全诗别有一番韵味。

当然,语言平实不等于出不了好诗句,在正功的诗中,就有这样一些既平实又精彩的诗句。如:“禁不住一声拉魂腔,惊飞起千只雀”“最怜一地衰草,湿透残红”“双手推开半湖秋,山披霜色,雾掩轻舟”“朝日何奈秋雾浓?只洇染一抹橘红。”“炊烟袅袅妆暮色,杨柳依依入画屏。”“醉翁搔首觅诗句,新月佳人两朦胧。”“春风一夜沿河绿,湖水轻摇万树花。”“双轨远处合,夜幕四周悬。

“灯柔万家暖,云轻孤月寒。”“慢卷帘笼夜醉人,星似灯烛月如玉。”“船随江流雨随风,九马依稀雾复浓。”“竹篙斜插艄公去,岸上茅屋起炊烟。”“雨将珍珠挂秫叶,风在稻穗颤悠悠。”“枯叶不掩初芽绽,万点春色柳梢来”等等。

三、强烈的忧患意识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农田大面积减少,环境迅速恶化;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自然村落的数量也在快速下降,这引起了正功的深深忧虑。他曾经发微博呼吁:再不注重环境保护,唐诗宋词中那些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将消失殆尽,终有一天,唐诗宋词将被当作科幻文学来读。

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在他的诗中也有突出的反映。如他写《村庄记忆》:

一座村庄一片林,茅舍庭院覆浓荫。

沟渠纵横池塘满,篱笆错落蔬果新。

炊烟袅袅妆暮色,杨柳依依入画屏。

夜闻犬吠零星起,雄鸡万声报晓明。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但这只是作者儿时的记忆,这样的景色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再如他写《西坝口》:

记得当年西坝口,碧水河,青草地,垂杨柳,杏白桃红菜花黄,麦绿油油。林间一介书生,独享世外清幽。

三十年后再来游,满目高楼。心事茫茫问旧友,人道是:车水马龙繁华处,尽是昔日田畴

诗的前半部分,写得非常美,画面美,意境美:春光明媚的艳阳天,碧波荡漾的小河,青青的草地,婀娜多姿的杨柳,白如雪的杏花,红似火的桃花,黄澄澄的菜花,绿油油的麦苗。真是春和景明,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画笔绘锦绣?此时一个学生,不是赏花观景,而是在寂静清幽的树林里,排除世间一切纷扰,全神贯注地读书学习。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三十年后再来游,昔日的美景已经不见,见到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景象。作者是在赞美繁华吗?即使是,我想在赞美中也含有深深的惋惜。

再如《回乡之十二》:

水中荷花岸边柳,女儿浣衣少年游。

曾经绝美诗画处,池塘干涸渠断流。

这就是农村现在的景象,这和他的《忆荷塘》二首中“满池荷叶满池萍,满池荷花缀莲蓬。”“垂柳荷花绿映红,知了声声树荫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能反映正功对环境恶化痛彻心扉的是《雨中江南》,上阕“近山浓,远山淡,泼墨渲染无需向画里看,烟雨中,江南岸。”这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令人无限向往。下阕作者笔锋一转:“江南风景旧曾谙,太白咏,乐天赞。而今我作江南游,独不见江水绿如蓝。浊浪翻,天空落泪人空叹!”借用两句古诗“江南风景旧曾谙”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又搬出了李白和白居易,都是想说明当年长江是如何的美。可是作者见到了什么呢?——“浊浪翻”!也难怪“天空落泪人空叹”了!

这,可能就是正功将本诗集取名为《梦里田园》的真正原因吧。

四、题材狭窄须拓宽

以上从作者的故乡情怀、创作特色,以及多环境的关注等方面分析了正功诗作的特点,主要是从正面讲。但正功在诗词创作上还是一位新人,他的诗词还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题材过于狭窄。从本集收录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创作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家乡的田园风光,很多还是忆旧;二是作者现在居住地的所见所感,偶有旅途游记,但数量相对较少。题材的狭窄带来了创作和作品的尴尬,那就是作品数量很难上得去,作品也显得单调,有时甚至出现雷同。

正功诗作另外一个问题是风格比较单一,从作品来看,除其中的《春风》一诗稍显硬朗以外,其余大多是低吟浅唱,重写意轻内涵,小品式的五言和七言占了大多数,真正大气、有分量的作品还没有出现。

给正功两个建议:一是走万里路写万首诗。古代大诗人都有游历山水的经历,只有走得多、看得多,才能写得多、写得好。二是还要从田园山水中走出来,你已经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关注环境问题,希望你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关照社会现实。你已经写了不少意境优美的洞箫牧笛,今后可多写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有分量的黄钟大吕。

于成芳

二○一三年三月于合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