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姓家谱》序

《拜姓家谱》序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拜姓家谱》值得一读。读《拜氏家族》还可领略他们寻祖问根浓烈的民族感情。《拜氏家谱》的纂修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个侧面的反映。我看了东涛同志的《拜氏家谱》,为之感动。他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拜姓家族》,期间付出的心血和代价,不言而喻了。2005年,我与他参与“十一五”规划的有关工作,期间他约我为《拜氏家谱》写序,我应诺。

《拜姓家谱》终于问世了。

几年前,听东涛[2]同志讲,要编写家谱,很羡慕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编写家谱时间跨度长,寻找资料难,任务是艰巨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眼前一部沉甸甸有分量有价值受欢迎的家谱,摆放在我的面前,我不由得为之拍手叫好。东涛同志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实为可钦可佩。

《拜姓家谱》值得一读。它记载拜氏家族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烙印和民族特征。拜姓在我国姓氏中虽然很少,但它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生息了六百余年,繁衍子孙三十余代,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拜氏家族人气旺人才多。昔有蒙古名将木华黎,元朝名相拜住,今有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可谓拜氏家族中之骄傲。读《拜氏家族》还可领略他们寻祖问根浓烈的民族感情。爱自己的民族,实际上是爱中华民族的具体表现。《拜氏家族》用语精炼恰当,史料翔实可靠,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动人的画面,是一部情史交融的家谱,可读性强。《拜氏家谱》的纂修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个侧面的反映。目前社会上编国史,写史志,搞校史等编纂工作已蔚然成风,唯编自己祖宗的家谱在社会上尚不多见,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编一本自己的家谱,发扬光大,岂不乐哉!

我看了东涛同志的《拜氏家谱》,为之感动。东涛同志出生在陕西大荔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经济不富裕,人生有坐标。他聪明好学,才华出众。高考成绩优秀,被天津大学录取。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在全国重点大学就读,在60年代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边陲宁夏吴忠地区工作。35年,弹指一挥间。不叫苦不喊累,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许多别人无法占有的资料,为吴忠五个五年发展规划,写下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文字,真实地记载了历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涛同志是一个谦逊的人,十多年前我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他。那时他四十岁上下,正值风华正茂之际。他有才华,他身居政府要员,对同志平易近人;他工作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东涛同志是一个坚韧勤奋的人。他在市政府机关工作几十年,干一行,爱一行。对那些在别人眼里,枯燥的数据,他却情有独钟。惊人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今日丰硕的成果。他潜心于经济社会研究,规划编制和项目咨询等工作,日积月累,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吴忠市五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重大项目可行性报告40余份。更难能可贵的是,身在政府机关,公务繁忙,时间紧张,人人皆知。他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拜姓家族》,期间付出的心血和代价,不言而喻了。看着这本洋洋洒洒近10万字的家谱,使我们不禁想到:东涛同志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这部家谱是东涛同志智慧的结晶,是他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的丰收果实,它是社会有用的一笔财富

非常欣赏拜氏家族的志士仁人对修编家谱倾注了很大热情,鼎力支持,办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编史志,续家谱是一项不忘先祖,承其伟业的浩大工程。望东涛同志与时俱进,总结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最新最美最好的文字,描绘拜氏家族最辉煌的明天。

【注释】

[1]写于2005年12月。

[2]拜东涛,陕西大荔县人,中共党员,1947年生,1970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吴忠市发改委生产技术科科长,助理调研员,总工程师等。
2005年,我与他参与“十一五”规划的有关工作,期间他约我为《拜氏家谱》写序,我应诺。写了这篇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