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许姓与汪姓的风水之争

明末许姓与汪姓的风水之争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统宗祠的倾圮,而将许氏至宾公前的九世祖移至任公寺供奉,这引起了任姓及其他姓的极大不满。以任姓为首,搬出典籍,证明任公寺为任昉之家庙,不许许氏将其先祖供奉于其中。许青岩认为统宗祠与任公祠一并重修,以此来堵任姓之口。明末,许姓与汪姓还有“风水”之争。这对许姓而言则是极为不利的,汪盛则许败。对此,许姓推举省参议员许仲修为代表,出面阻止他们的行为,这也足见姓氏纷争观念的根深蒂固。
异姓之争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许村发展至明清时期,尽管许姓已占主导地位,但各姓氏之间都试图牵制他姓的发展,矛盾的隐患就潜藏于其中,一旦条件成熟,就要爆发。在许村的历史上,许姓与任姓的“许任争祠案”就是一个典型。

许承尧在《歙事闲谭·许任争祠案》中转述了《青岩集》里潭渡派后裔许青岩(名芳城,明末清初人)为修复先贤祠和统宗祠而给宗亲的一封信。信中写道:“爰是有先贤之祠。万历间,值统宗祠倾圮,骤难修复,乃扩先贤寝室,权奉九主。至梁太守任公,惠荫新安,桐乡谊切,因有寺右专祠,代邈年淹,栋宇摧折,耆艾兴悲,随洁先贤中室,移奉公像。胡任氏狂妄,凿空而出,罔稽典籍,以乌合之村庸,冒千年之华裔,捏棠荫为家庙,诬先贤为旧祠,聚讼公庭,祸延十载……”因统宗祠的倾圮,而将许氏至宾公前的九世祖移至任公寺供奉,这引起了任姓及其他姓的极大不满。以任姓为首,搬出典籍,证明任公寺为任昉之家庙,不许许氏将其先祖供奉于其中。许氏则认为这是“寺”,不是“家庙”。任姓祠堂原在任公寺之右,只因任姓祠堂“栋宇摧折”,才将任公像供奉于任公寺。双方各执一词,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其结果是许姓打赢这场官司,但任姓等并不服输,双方结怨甚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青岩认为:“惟今之计,急宜修葺先贤,以奠安九主。欲奠安九主,必重构任祠。任祠既还旧观,祖祀合享有序,倘横逆再来,彼又何所藉口!”许青岩认为统宗祠与任公祠一并重修,以此来堵任姓之口。康熙三十年(1691),许氏统宗祠终于动工兴建。

明末,许姓与汪姓还有“风水”之争。许村至今还有“三片半石磨,压死客姓人”的传说。汪氏在明代经营盐务,实力雄厚,世居村西环泉。环泉通向高阳有三条道路,许姓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铺上石板。因有风水先生察看过环泉的地形,说环泉属蛇形,而汪姓所聚居的“汪家狗洞”(今许村学校)的位置则是燕窝形。如果黄蛇(即龙)能借河入海的话,那就是“蛟龙入海”,必将族运兴旺,势不可挡。如果不能借河入海的话,那将会出现“黄蛇入燕窝”把燕子给吃光的糟糕局面。所以汪家想方设法要铺一条石板路,把这条黄蛇引入大海。这对许姓而言则是极为不利的,汪盛则许败。许家自然要想方设法阻止汪家计划的实施,于是也请风水先生来破法。因为河在高阳,汪家的路要想修到河边,必须通过许家的地盘。这下好办了,只要在汪家的石路修到许家的地界的地方埋一块大石磨,就能把这条石路给镇住,使黄蛇不能借河入海;就算汪家把石磨给橇了,也是自断龙脉。于是许家就在今天电信局、高阳饭店和粮站这三条必经的路口各埋下一片大石磨,断了汪家的龙脉,逼着黄蛇入燕窝,从此汪家一蹶不振,这就是“三片半石磨,压死客姓人”的传说。

民国时期,环泉吕姓经营茶叶日渐兴盛,也试图修通环里到宗祠前的石路。对此,许姓推举省参议员许仲修为代表,出面阻止他们的行为,这也足见姓氏纷争观念的根深蒂固。

“三片半石磨,压死客姓人”的另一种说法,是许姓为了限制其他姓氏在许村的发展,暗地里请来风水先生,请他们指点如何从风水的角度一次性解决异姓的发展问题,结果先生指出必须在今天的许村林场、许村茶站、高阳的水圳头三处各埋一片石磨,在西沙的富资社处埋半片石磨,以此合称“三片半石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