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在枝头已十分》序

《春在枝头已十分》序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师的义务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聚焦思想进行再创造,在丰富的课题活动中体验科学旨趣。这既是近年来学生在创新大赛中累累硕果的见证,更是教育者在科技创新指导之路的跋涉印记。在理论探讨、模拟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我们荣幸地得到了杨浦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和杨浦区少科站的鼎力相助。杨浦区少科站在理论向导和技术规范方面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精英和典范,其经过长期的积淀蕴蓄,成为科技创新革命浪潮的中流砥柱。

创新,一种富有开创性和动态张力的思维模式。在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广阔的人类文明的视域中,在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和对立中,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行为自觉和哲学诉求。创新,在质疑与批判中淬炼,在冒险与探求中思辨,在灵感和务实中演绎,在追求卓越的进程中体验和反思,也成为一个新时期的物理象征和精神皈依。

“创新”一词起源于西方文化,韦伯斯特词典对创新的定义有“引入新东西或新概念和革新”两种意义。西方的创新精神,以社会文化机制和个体心理机制两个层面为依托,彰显着热情、雄奇和张扬。而在东方文明里,回望千百年来的中国原生文明演进的历程,从诸子百家争鸣到魏晋风骨,再到晚清以康梁为代表的狂士之风,我们都能感知“日新之谓盛德”的先贤睿智,而每一个时代的历史蜕变和精神启蒙都来自于革新思想的推动。而今,创新精神焕发着别样的魅力。于是,在文明跨越和突进的历史时期,洋溢着鲜活的人文气息和审美情怀的科技创新,应运而生!

中国科学院沈文庆院士曾说过:“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科学知识重要得多。”回望漫长的科技创新探索之路,在科技创新精神中凸显的教育价值正是我们最大的欣喜。30年来,青少年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赛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活动等成为广大青少年追求科学、崇尚创新的梦想舞台。大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从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师的义务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聚焦思想进行再创造,在丰富的课题活动中体验科学旨趣。借此机会,我也要说说我校师生在此领域的作为: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策略,在探究(研究)型课程中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助资优学生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这所复旦文化传承下的学校坚持倡导“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的理念与行动阐释。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落实让学生经历更多的探究(研究)性活动,强调“研究基础,重在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我们以小课题探究为抓手,营造学生热爱科学、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服务”,“在项目研究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课题创新的实践中坚持秉承和执着追求的目标。

为此,特别感谢本书的编写团队,他们皆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成效显著的人物。他们专业精深、目光长远、脚踏实地,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规范科学探究过程,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指导,我们走到了一起。基于长期对创新大赛项目的指导与研究之感悟,我们力图用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将指导过程辑录成册。这既是近年来学生在创新大赛中累累硕果的见证,更是教育者在科技创新指导之路的跋涉印记。平实的文字记载着我们执着的思考与探索,也吟诵着我们痴迷的坚守与浪漫的希冀。

综观全书,清晰的脉络、独特的视角给人以亲近之感,更感动于书中以写实的笔法舒缓地叙述着创新过程中每一个发现的惊喜和倔强的坚持。除此之外,还另有风致。

其一,包罗万象,地覆海涵。本书资料均为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评选论文中的扛鼎之作,学科分类体系庞大,门类繁多,关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编排体例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向读者呈现一个多层次、多视角和多维度的学科领域。比如,“试析中美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表现的是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个性言说,“在中环线上建立公交线路的设想”闪现着大胆的设想和绝妙构思之智慧之光,“利用抗生素药渣制取生物油的探究”是一篇响彻着绿色环保之呐喊的时代宣言,“能否让妈妈晒被子不再那么吃力呢?”在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升腾中抒写温情脉脉的人文情怀,等等。

其二,巧辟蹊径,别有洞天。区别于普通的学生创新课题指导用书,这本书采用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和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诠释课题研究的精妙内涵。作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中学的拓展课程的辅助教材,其以独创性无限延伸到更为神秘悠远的未知领域。

其三,博采众长,范式引领。科技创新课堂是一个融会了趣理真知的内课堂和多元外延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型,这需要创新主体敏锐的眼光、切实可依的技术支持、先进的创新理念合力推进。

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理论的深化和导引,是将创新引入至境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探讨、模拟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我们荣幸地得到了杨浦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和杨浦区少科站的鼎力相助。杨浦区少科站在理论向导和技术规范方面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精英和典范,其经过长期的积淀蕴蓄,成为科技创新革命浪潮的中流砥柱。杨浦区少科站以其学术权威的范式领导力,加之杨浦区教育局、教育学院“民胞物与”的广博人文关照,共同对课题组织策划、资金流动优化和实施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以高屋建瓴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充分展示了一个宏伟的科技创新事业的灿烂图景。同时,在科技创新中,项目研究者和指导教师秉承的客观平实、深刻严谨的原则,是整本书最真实动人的存在。追溯到科学诞生之初,人们一直以来所恪守的实证精神作为科技创新的逻辑起点,在人们谦逊、勤勉的寻觅中焕发着涤荡性灵的动人情怀。

本书遴选的是近年来部分中学生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现阶段本市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准,展示了新时期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本书的编辑出版将进一步推动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灵感,促进科技辅导员的教学活动发挥积极、有益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创新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生命智慧感,号召着一群群热情的追逐者。在这场远大征程里,教师需要给学生什么,学生又将如何在科学探究之路上自信地超越,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除了研究方法和策略思考等技术层面的指引,也许,在哲学思维形态中,唤醒学生内心对科学的那至高无上的尊重和热爱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我们归属的科研共同体中,需要构建的集体意识。在人类文明史中,尊重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开拓进取,需要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面对质疑不解和迷茫坎坷,更需要真挚洒脱和甘于寂寞的勇气,这些都是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真理的原初动力,而我们也在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中找到信仰的栖息之所,从而收获精神上的欢悦。

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崇尚科学,锐意进取,迈向卓越。“让科学的精神永存,让创新的智慧闪光!”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于是,又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我们微含笑意,仰望满树的姹紫嫣红……

2015年3月

【注释】

[1]杨士军主编:《你我皆有一朵百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杨士军主编:《春在枝头已十分:中学生科技创新学术论文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