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习近平用典》随想

读《习近平用典》随想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学习《习近平用典》一书,感触颇深,不仅使人胸襟顿开,视野豁亮,并且有一种放飞想象、遨游天下的唯美感觉。《习近平用典》一书把敬民篇放在第一的位置,也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敬民爱民的无私情怀。《习近平用典》一书思想内容深刻、文化底蕴深厚,引用的语句格言,寓意深邃,比喻生动,为我们提供了智慧的启迪,也是督促我们泛舟书海,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日学习《习近平用典》一书,感触颇深,不仅使人胸襟顿开,视野豁亮,并且有一种放飞想象、遨游天下的唯美感觉。初始仿佛驾着一叶小舟在书籍浩瀚的海洋上漂泊,继之经过在风雨中艰辛跋涉,云雾散去,彩虹展现,乘风游弋,最终登上鸟语花香、林木遍布、空气清新的理想彼岸,尽享知识带来的无限快乐。其实,我们走进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岛”的一角,但却领略到了其中的博大精深。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续不断,无数贤达圣人创造和总结了涉及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经验,形成思想与智慧的结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年久日深,愈加珍贵,时时都在闪烁着熠熠的光彩,照耀后人前进的道路,为有志者提供创造的食粮、思维的饮料、方法的水源,甚至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营养,使我们这个民族在保持优秀基因不变的同时,为人类的明天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老子》《论语》《左传》《史记》到《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再到唐诗宋词、明清政论,经典警句,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策人奋进。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不知所终留下的遗憾,不仅仅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也不仅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两目双盲发愤著书的勤勉,不仅仅是西汉学者司马迁屈辱受刑撰写《史记》的悲壮。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圣贤之士的思想深处迸发出来的光耀千秋、永不泯灭的火花。他们倾其一生心血成就的著述,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带给我们的是一盏盏见盛知衰、惩恶扬善、说古论今的明灯,照亮的是我们的心智、做人的根本、处事的方法和治世的本领。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奇珍异宝”,也是我们精神的依靠和灵魂的归宿,是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力量。因而,我们要在勇于继承前人深邃哲理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他们的智慧,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传播他们的思想,活学活用,让更多的人受益,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永恒。

二、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

历史上的书卷典籍虽然瀚如烟海,但先秦诸子百家、儒家经典著述、历代史册要义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更直接地就是体现在治国理政上。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其倡导的大一统、君臣父子思想,是封建皇权的政权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虽然今天看来有许多糟粕的东西,但其以“仁治”为中心的“德”、“孝”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一些格言警句常常为政治家所引用。如:“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孟子·滕文公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等等。我们从这些格言中可以感受到,儒家注重孝道,以孝为纲,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德”和“孝”,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尊崇和推广的行为规范。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等人受皇帝之命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其书名之意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之意,是历代帝王的教科书。宋以后历代对这部书中的格言警句引述颇多,成为重要的资政之书。不论是先秦诸之子百家的典籍,还是后世产生的经典要义,都为历朝历代提供了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如《资治通鉴》中提出的天地是万物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主张各民族平等,爱护生命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为人们所推崇。

三、习近平用典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以共产党人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思想,承继前人的学识和智慧,灵活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警句,赋予其新的生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为我们继承和学习、推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中华文化的智慧在典籍之中,如何使它为更多的人来服务,使它真正地活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此来体现中华文化的自信,值得我们深思。习近平同志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唯有坚持学习,深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汲取丰富的营养,充实自己,提升素养,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才能更好地“以百姓之心为心”,切实为人民做好服务工作。习近平同志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认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能够凝聚人心,扩大共识,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把治国理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传递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执政为民的广阔胸襟。他在《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可谓语重心长,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真正了解民情、体察民艰、爱惜民力,廉洁奉公。在《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等文中引用:“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为民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言辞恳切。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执政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就是要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用典》一书把敬民篇放在第一的位置,也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敬民爱民的无私情怀。《习近平用典》包括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治、辩证十三个篇目,涉及面广,内容非常丰富,其所引用的经典格言,彰显了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全新理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增强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对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的治国思想很有裨益。

《习近平用典》一书思想内容深刻、文化底蕴深厚,引用的语句格言,寓意深邃,比喻生动,为我们提供了智慧的启迪,也是督促我们泛舟书海,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每一个共产党人自当常感悟、常体会并付诸工作、生活实践,使其成为我们前行的一座闪亮航标。

(原载2016年5月19日《华兴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