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迅,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鲁迅,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是我的语文老师,虽然他与我从没在同一个时空存在过。因成分不好、留城名额有限,学校仍将我划入了下放的名册中。于是将当时能买到的鲁迅的几本杂文集带在身边了,闲时翻翻。天天受鲁迅他老人家的文字熏陶,他不就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吗?无人引领的读,无人解读的学,有时倒也另有趣味,读出了别样的鲁迅,我的鲁迅。深深震撼我的,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

鲁迅,是我的语文老师,虽然他与我从没在同一个时空存在过。个中原因,且听在下慢慢道来。当然,我是他不合格的弟子。

读初中二年级时,我被“停课闹革命”了,那是1966年6月。666,这数字似乎很顺,于中华民族,于我个人,却都是大难的开始。

读书了,干什么呢?造反!

先是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大字报,继而写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大字报,然后走上社会破“四旧”,去剪女生的“长波浪”(指烫发)和小脚裤,去敲掉她们穿的鞋的高跟。更有甚者,还合伙去抄别人的家。

大潮之下,打革命旗号的,却多是挟私仇以报复。当时,常有居民到学校来举报其左邻右舍是什么隐藏的地富反坏右分子等等。于是,闲着没事还荷尔蒙过剩的乳臭未干的小子们,虽不明就里仍会聚起三五人,套上红袖章“呼啸”而去。

我属于“可教育好的子女”,只能参加“劳动人民子弟红卫兵”(比正宗的差了一大截,但比“黑五类”子女好些。等级制在最革命的时代也是存在的!),也跟着去过一趟,以示自己的革命。

就这样荒唐着……“全国大串连”(我旅游的启蒙课),“到基层闹革命”(去工厂、商店、街道煽风点火),“复课闹革命”(如同将散养山上的猪拢回圈里),最后自己被革命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或附近农村插队落户。

我是独子,即没有兄弟姐妹,按说是“硬档子工矿面孔”(意即百分百的可留在城里当工人)。因成分不好、留城名额有限,学校仍将我划入了下放的名册中。算是照顾了,没有流放到黑龙江集贤、罗北等地,而安排在市郊农村。

街道红色宣传队三番五次地敲锣打鼓上门送喜报(当时的一种动员方式,让你“光荣”得不得不去),说你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农村插队落户了。

家里底气很不足(成分太差),既无门路、关系,也无余钱养我一个闲人,那就只好“从”了吧,好在近。

于是在1969年秋冬之际,我成了“知识青年”、“社会主义新农民”。按正常的年龄算,这个时候我应在高中就读,现在却被送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来了。没落贵族(天一阁范钦的子孙)出身的我,从小养成了看书买书的习惯。于是将当时能买到的鲁迅的几本杂文集带在身边了,闲时翻翻。

天天受鲁迅他老人家的文字熏陶,他不就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吗?无人引领的读,无人解读的学,有时倒也另有趣味,读出了别样的鲁迅,我的鲁迅。

插队落户后,除留了城里有家这根尾巴外,真成了无产阶级。在生产队里干一天活(冬闲时还不是天天有活),全劳力才0.7元左右一天(不是现钞,等年终分红才兑现)。我刚下乡时评为3.5级,是“学徒”级别,也就是说,干一天才0.245元期钞(“期钞”,杜撰调侃的)。

当时,从我插队的市郊洪塘回趟宁波城里,坐火车5毛钱(还不通汽车),对我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它要花掉我有活干的两天的纯收入!于此,深深领教了“一分钱难死英雄”的含义。于是看到鲁迅先生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引自《呐喊·自序》)当时真引以为知己!

在农村,像《祝福》中祥林嫂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她攒了多少年的辛苦钱却要去捐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觉得迷信得不可思议。真奇怪先生怎么去写这样一个糟老太婆?看了小说后,却抄下鲁四爷书房中的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平气和”作为座右铭(这是革命者想不到的吧,鲁迅小说竟起了传播“封、资、修”流毒的作用)。

先生也给我出过难题。一老人和一小孩,牵驴在路上。有人说,有驴不骑真傻,老的去坐了。又有人说,怎不知爱护小的。小的去坐了,又有人说,怎不知尊重老的,老的又坐了。又有人说,为什么不两人都坐呀,他们照办了。又有人说,乡下人有好东西不知爱惜!于是,两人抬着驴走(凭记忆,大概是这么回事)。是呀,该怎么办啊?少不更懂的我曾傻乎乎地想了很久……

深深震撼我的,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他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当时看了,揪心之后是焦急,叫醒呀,这又什么好犹豫的?努力总比不努力好啊!幼稚的我根本不理解先生痛心国民麻木的心境。

先生以他洞察世事的深沉继续说:“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必无之证明,来折服他之所谓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希望是在于将来!”这话鼓励我一个人在农村苦斗了5年整。

更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先生立场的鲜明、格调的冷峻、言词的犀利,慢慢地渗透到我的骨子里:

我主张壕堑战,倘若受伤了,就躲进壕堑里,舔掉了血迹再战斗(大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长歌当哭,须在痛定之后……

一个也不宽恕!

这些话,几十年后依然深深刻在脑海里。先生的那种苍凉,那种悲切,那种愤慨,更如在眼前,教我嫉恶如仇,教我勇敢前行,教我百折不挠。

自然,我也在鲁迅先生那里得到了关于爱的启蒙。他的《两地书》是我的爱情教科书,是“文革”年代中能享受的精神大餐之一。以后,我买过多种版本的《两地书》作为给年轻人婚礼的馈赠,还有一精装本,放在书橱的第一排第一本的位置上。

先生写过他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深入骨髓地刻划出时代交替之际的小知识分子的懦弱、自私与无能。在涓生身上,仿佛读出了自己的影子,感到了在子君之前的渺小!书中的一句话至今被我奉为经典且历久弥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鲁迅,其实是我的人生导师!

(原载2012年5月19日人民网记者博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