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四百年战争』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四百年战争』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那时至现在的四百多年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学说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论战,并轮流居于西方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不论是在国内经济关系,还是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重商主义都是以推崇国家干预、反对自由放任为特征的。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结束了这种局面,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交锋进入了一个新的回合。

16世纪初,作为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重商主义学说开始在英、法等国流行。从那时至现在的四百多年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学说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论战,并轮流居于西方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本文拟对这“四百年战争史”做一简要介绍,分析每一时期一种思潮兴起并占上风的主要原因,并对两者之间今后的争论和各自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进行一下展望。

18世纪中叶以前,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主要反映了商业资本的利益。在内部经济关系中,它主张由国家制定法律,用剥夺农民,牺牲自给农业的方法,来保护商业资本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壮大与发展;同时要求国家出面投资建厂,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营,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它主张国家要对外贸进出口实行管制,采取措施,鼓励国内产品出口,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实现贸易顺差,扩大国内货币存量,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切实保证对外贸易中的顺差,重商主义者还主张由国家直接建工厂,直接生产出口产品。不论是在国内经济关系,还是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重商主义都是以推崇国家干预、反对自由放任为特征的。

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国家干预思潮占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条:其一,当时资本主义生产还处在小生产的包围之中,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它很难获得生存与发展。其二,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迫切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给予保护,以保证贸易顺差的实现,积累起所需要的资金。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重商主义的主张,显然它在理论上是比较幼稚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重商主义的理论与经济政策却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壮大。

到了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相比在经济上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尤其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故乡英国,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战胜了封建势力,而且在政治上取得了胜利,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制度。这时资产阶级已经强大到只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就可以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而无须为了获得国家政权的保护,牺牲自己在经济上的种种自由,接受国家的种种干预。从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来看,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因此,在18世纪中叶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自由主义思潮一直占据着经济学的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高举自由主义旗帜的两个最著名的旗手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亚当•斯密是古典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据当时英国的经济条件,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他极力推崇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是“经济人”,他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个人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这种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活动不仅对他本人是有利的,对社会也是无害的,最终会增进全社会的利益。因为人们要扩大个人的物质财富,必须进行物质生产,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因此,虽然人们主观上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但是在客观上却扩大了全社会的财富总量。基于这种认识,斯密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国民财富迅速增加的目的,最好是让人们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国家不要施加超经济强制,因为要增加国民财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加强分工,增加资本数量,改善资本的用途。而“经济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会自觉地做到这三点。首先,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家的利润,因此资本家从个人利益出发,会想方设法扩大分工。其次,由于增加资本投入会为资本家带来新的利润,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会积极进行积累,无须国家督促。最后,资本家为了扩大个人利益,会千方百计地为其资本寻找最有利的用途,投到最有利可图的地方。这个问题只有资本家本人最关心,最有发言权。

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他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通过外贸,一国出口了多余产品,进口了短缺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同时,对外贸易还使交换双方用来消费的产品总量增加。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是20世纪初期以前庸俗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剑桥学派”的主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直到目前,他的经济学著作仍是大学经济系学生的必读书。颇为有趣的是,他抛弃了斯密经济学中的科学精髓,却继承了斯密经济学说中的自由主义传统。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著名的“局部均衡论”。马歇尔认为,市场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叫“均衡价格”,这时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社会各阶层得到最大满足,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健康、平稳运行之佳境。而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要使均衡价格得以保持,也就是要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效益、平稳运行,必须保证自由竞争的正常进行,任何妨碍与破坏自由竞争的做法,如国家干预、经济上的垄断等,都会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紊乱状态。到了马歇尔的晚年,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支配力量。为了使自己的理论可以自圆其说,马歇尔采用了模糊垄断与竞争之间界限的方法,承认了垄断存在的合理性。尽管如此,马歇尔在一生中仍然算是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这一个历史时期,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一统天下。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出版,结束了这种局面,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交锋进入了一个新的回合。

1929年~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资产阶级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次危机的事实告诉人们:单靠“看不见的手”是无法使资本主义经济这匹烈马驯顺安良的,马歇尔教授所设想的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美妙均衡已成镜花水月,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已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必须有一种新的学说来取代它。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学说便应运而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划时代的经济学家。1936年他的《通论》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国家干预经济仍然是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国策。凯恩斯在《通论》中诊断了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时代病”,并开出了国家干预的“处方”。凯恩斯是具有一点反传统勇气的。一反传统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掩耳盗铃式的掩盖,他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存在着失业。而危机和失业所以发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①消费倾向规律导致的消费需求不足;②资本边际利润率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造成的投资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显然,要消灭危机,消灭失业,只有扩大有效需求。要刺激有效需求,采取措施扩大消费品需求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凯恩斯认为扩大投资需求可以更有效地增加有效需求。因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某些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连锁关系。如建成一个炼钢厂,就要求建设相应的电厂、铁路、煤矿,同时也要求建成一定数量的轧钢厂、机器制造厂处理与加工生产出来的钢材,如此等等。这样,一定数量的投资会引起一连串的投资需求,结果最后的投资需求总量往往会大于初始投资需求的若干倍,这种作用叫“乘数作用”。因此,凯恩斯主张国家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一方面支持私有企业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由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开办企业。同时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使利息率降低,以利于投资的扩大。总之,凯恩斯经济思想的主旨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经济正常、高速度运行,必须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罗斯福新政”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加强了国家干预,可以说二次大战后到70年代中期,是凯恩斯主义的时代。

西方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确实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烈度和破坏力降低了,二次大战后,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于是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兴高采烈地宣称凯恩斯主义解决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进入了理想的“千年王国”。

70年代中期出现的“滞胀”搅散了资产阶级的一团高兴,粉碎了凯恩斯主义可以使资本主义长治久安的神话。于是经济自由主义重新抬头,公然指责凯恩斯主义,与之分庭抗礼,大有必欲取代凯恩斯主义的主流派地位方可罢休的势头。今日自由主义,流派众多,各具特点,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

弗里德曼把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严重“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等国家干预措施。他认为,要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行,只需要根据经济增长的幅度,由中央银行每年规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发行增长率,即“单一的货币规则”就可以了,国家不必过多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经济活动的调节应该主要靠市场调节,由企业主根据市场情况自由地进行选择,做出决策。值得指出的是,今天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斯密、马歇尔时代不同,他们一般并不完全排斥国家干预,他们所主张的经济自由也是受到限制的,有一定的范围。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阵营里,为什么几百年来一直存在着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学说的两军对垒?我们认为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以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社会化程度又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由一个统一的社会机构对社会生产进行组织、协调,即要求国家有组织的、经常的干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资本家理所当然地要求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拥有全部的权利,以市场变量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指示器,以企业利润作为目标函数,自由地进行经营,反对国家干预。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痼疾,反映到经济思想上,就形成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分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虽然某一时期,一种思潮会占上风,但由于产生这种分歧的经济矛盾没有解决,所以这种分歧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可以预料,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争论在今后还会进行下去,直到资本主义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为止。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会不会取代国家干预主义,重新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今天西方国家的经济情况与斯密、马歇尔时代相比,可以说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已非昔日可以同日而语。不仅国内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也在迅速提高。因此,在经济政策上倒退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放弃国家干预,完全实行自由放任,只能引起资本主义的巨大混乱。另外,今天资本主义国家所遇到的难题,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同样不能解决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奉行供给学派、货币主义学说,采取了一系列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非但没有解决英国的问题,反而使失业等经济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就是一个明证。

展望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争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两种主张互相补充,互相让步,形成一种混合的经济学。这方面目前已露端倪。如在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并不反对用金融政策调节经济;货币主义者也不完全排斥国家干预,弗里德曼曾公开宣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原载于《自学》杂志1987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