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纤维肌理组织的视觉语言研究

麻纤维肌理组织的视觉语言研究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纤维艺术的材料肌理、色彩变化、形态模式都要与空间以及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舒适的视觉享受。麻纤维所创作的作品以那份亲切与生命力,体现人与自然联系的符号语言,构成了其他艺术无与伦比的审美特征。利用麻纤维的特性,改变材料外部形式特征并赋予新的意念和内涵。麻纤维不断地以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材料语言去解读自然、社会和人,它的天然逐渐变成某种视觉语言和情感倾向。

柴 岩

纤维艺术的材料肌理、色彩变化、形态模式都要与空间以及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舒适的视觉享受。麻纤维所创作的作品以那份亲切与生命力,体现人与自然联系的符号语言,构成了其他艺术无与伦比的审美特征。这种美经视觉传达由人的审美心理感应来完成,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是相互交融统一的审美整体。

一、天然材料的艺术情感

麻纤维这种天然材料对人们而言,早已渐渐从单纯的材料上升为无可取代的一种怀旧元素。其概念也从不断地深化中转为人们形容一些抽象感受的惯用词,从最基本的结构升华为“温暖、舒适、朴素”等视觉感受所带来的抽象审美。在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情感表达、实际效果方面所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材料的处理上,麻纤维都有着本身的基本形态、色彩、质感、纹理,同时向我们暗示着构成织物雏形的意象,会直接启发我们产生一系列联想,用材料的特性去思考。以本质为主的形态,在艺术表现上以不改变材质的特性为界限,当然这种“不改变”不是让材质以自然原始的状态存在,而是经过艺术家提纯、加强的过程产生出效果与再创造的结果,从而赋予纤维材料更抽象的概念。以材质对比为主的形态,在突出材质特征时,可以做单向的强化,也可以是多向的对比,使之产生鲜明的肌理个性与美感。创作者一方面通过用麻纤维创作,以此为手段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是关注纤维艺术与空间关系、空间秩序、空间意识、空间视觉美感与人的关系。作品存在于公共空间中,除却公共艺术本身的属性之外,也作为空间环境的参与者甚至以主角身份出现。

创作中的“线性”或给人以“线性感”的麻纤维材料,许多艺术家深受吸引并执着探索于此。这些区别于其他材料的麻纤维更容易唤起观者的记忆和生活的体验,从而形成具有指向性内涵的艺术创作。就像在现代建筑中,到处是冷硬的刚性材料,以及灰暗、无个性特征的空间秩序,显得有些冰冷和非自然化。人与建筑的关系变得对立生疏,人也显得淡化而冷漠,对打破这种冷硬的空间秩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具有质朴、温暖、柔软、可塑、自然亲和以及流线肌理特性的麻纤维,无疑是弥补这一缺陷的绝佳媒介。它具有保暖、隔声、防潮、绿色环保等实用价值,是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室内艺术品。麻纤维将潜在元素物化为艺术品,通过将一切生活的挪用、塑形、装饰成为可用性的人情味艺术媒介,传达了强烈的艺术思想,是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肌理组织的艺术形式

在绘画中,都会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塑造对象以及空间的关系。而在纤维艺术中,用线制造肌理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营造空间的层次。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展示材质的天然美感,仿佛是对自然的一种重新诠释。多种形式的肌理组织可变幻出丰富的色调,给“人性化空间”平添了几分味道。现代人在快节奏、高频率、超负荷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个放松、安静、转换精神的空间来调节。所以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使静态、冷漠的空间变得充满情趣和人文关怀,设计更能得到观者的认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在纤维艺术构成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风貌,大胆地突破了传统形式的观念束缚,促使纤维艺术独特的材料语言进行广泛的探索,这无疑给古老的工艺增添了几分新意。利用麻纤维的特性,改变材料外部形式特征并赋予新的意念和内涵。利用多样的技法表达观念和思想,而不是简单地运用材料,使材料产生新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设计作品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也决定了其审美和实用价值。

组成肌理形式的自然线形,在纤维造型中一方面呈现着其单纯、朴素的简易性劳作,同时也以其千回百折、“垂”性创造着难以描述的视觉幻想,往往形成线性肌理造型中最纯粹的语言。它的通透、遮非遮、掩非掩,越是密集的线条肌理,或越是多层的叠加,效果便越迷幻、强烈。构成的属性多样,组织的方法多样,质感也会有丰富的变化,同时,质感又是包括触觉与视觉共同感知材料的特性。他们之间互为表里,显示纤维材料的独特个性,也可称为纤维的“可塑性”,这就是与其他艺术类别的不同之处,是无法比拟的。在创作过程中的变化组织、复合组织、多重组织的复杂形式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形式使其本身的形态发生改变。设计图案的纹样、疏密对比、纤维粗细的搭配,通过调整麻纤维的密度,使它的外观性能产生变化,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外观形式和形态性能。

除了以线性的原始状态呈现之外,一般都是通过编织的手段来完成。这种创作形式扩展了纤维肌理的造型,大致有盘绕、钩针和经纬线编织。盘绕的视觉特点在于其成型的外表少有交叉的线,线条或是隐藏,或被其他黏合剂所代替,当然也有特意将固定的线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加以利用。盘绕的表面肌理清晰,可用其他材料进行复加,丰富造型的视觉与触觉肌理,呈现出一种秩序的韵律感。钩针、棒针的针法可谓变化万千,紧密的针法可以制造出丰富的肌理。相对而言,收放不均的变换织法制造疏密无常的有机肌理,富有活力和弹性。钩织结构不只是大致视觉上的粗与细、体积与平面的对比,更多怪异夸张的形态勾连和神经质的线、饱满的形体,展现多变的肌理体感。经纬线编织让材料直接与作者对话,使视线转向维系结构、材料质感、肌理组织到作品形式、立体结构等。无论是编法的转换,还是纬线的粗细变化,都精彩地演绎了塑造过程中呈现的自由性,加上麻纤维材质的天然属性,更增添作品的粗犷与自然气息。

三、视觉语言的创新设计

麻纤维不断地以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材料语言去解读自然、社会和人,它的天然逐渐变成某种视觉语言和情感倾向。造型中的种种变化和可能性,有其多样化创作和可塑的实验性空间,粗糙的麻纤维在使用中给人带来柔软、凉爽的舒适体验,已达成不言而喻的共识。创作者越来越注重纤维材料本身的表现力,使艺术形式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风貌,视觉语言的感受从给予一段绳编开始。无论是平面性、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还是环境与艺术结合而成互动、放置于大型空间里的装置艺术,都会给观众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在创新设计上,麻纤维的制作手段不再仅仅局限于编织,而是逐渐出现了大量的多方面表现形式,艺术形态也向着更深层次拓展。通过抽象的手法建立图案、点彩画、混合肌理的排列效果,富有表现力且醒目,给人视觉上的惬意与自然,演绎出艺术与时尚的完美结合。视觉混合和多层次抽象组合的效果,戏剧化结构布局和创想情调的关系组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混合在一起,也可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印象。摒弃以往刻板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高端”的艺术新潮流。在实际的创作中,我借用了许多现代工艺的制作方法,尝试过缝、绣、贴、塑、缠绕、悬挂等手法,将新的理念融入创作中,超越传统的范围,显得工艺手段与麻纤维材料更加相配。同时在观念上更靠近现代时尚的新意,在传统意义强调的视觉、触觉前提下,增添了几分新的行为方式。

麻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创作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我用麻编织拼接的平面形态造型,密集的绳线、盘绕的大麻绳……亲和朴素、软性且低碳环保、可重复使用,利用纤维材料的特性发挥形式多样化及形态的可变性。表现多种肌理效果,通过剪碎、拆组、叠加等多道软雕工艺制成。由线条切割而成的图式,形成有序与无序,控制与失控的冲突,一种似是而非的显现,像一层层不同厚度的灰尘和过往的淳朴。把岁月感、朴素感、时尚感、未定感等充满想象的设计理念同时传达出来。充分发挥了材料的特性,凸显材料的本质美,使材料成为一种积极交流情感的媒介,让设计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姜丽伟:《现代纤维艺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陈玲:《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

[3]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