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生剑气话金庸(二)

书生剑气话金庸(二)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庸的武侠小说很是精彩,读者也甚众。如果单纯从拥有的读者量和吸引力上看,金庸甚至超过鲁迅,而这正是由于我国民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差异性造成的。更有甚者,北师大一知名学者编了一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丛书,竟将金庸排名第四,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千禧之年,岳麓书院举办千年论坛,有关组织者相中金庸,三顾茅庐且不厌其烦地把金大侠请出山,作了个《中国历史大势》的精彩演讲。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是精彩,读者也甚众。但武侠就是武侠,反映的不是普通民众生活的现实社会,怎么也产生不了一个过于深刻的思想主题。我们在不贬低金庸武侠小说的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拔高金庸的武侠小说。连金庸都承认,起初写武侠小说是为了自己《明报》的发展需要而去吸引读者以增加订阅率。其实大多数作家的原则创作动机是很单纯的,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伟大。

有人称中国文坛“雅有鲁迅,俗有金庸”,这话乍听起来倒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其实人家早已潜移默化地把金庸与鲁迅先生拉到了同一档次上。金庸怎么会跟鲁迅先生在同一个档次上?如果单纯从拥有的读者量和吸引力上看,金庸甚至超过鲁迅,而这正是由于我国民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差异性造成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奥、苦涩、难懂,只有文化水平层次较高的人才容易接近。而金庸作品通俗、热闹、易懂,谁都可以翻阅。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其实高下自有分晓。

更有甚者,北师大一知名学者编了一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丛书,竟将金庸排名第四,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不知编者按什么标准排名,难道金庸的作品还要比老舍、郁达夫、张爱玲、茅盾等大师的作品思想深刻?我看未必。虽说中国现当代有许多作家的地位值得商榷,但我们也不能意气用事,乱排英雄座次,这也是对已故大师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再看20世纪末的那场“金王论战”,也甚是无聊。一个是自称“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京痞作家王朔,另一个则是已近耄耋之年的金庸老大侠。先由《过把瘾》而在文坛沉寂许久的王朔鸣鼓而攻之,首先发难,来了个“独孤九剑”,使得一向以平和、稳重著称的金老剑客怒发冲冠,还以颜色,来了个“降龙十八掌”,打得个王朔屁滚尿流,最后只好俯首认败。其实王朔是寂寞难耐,想以谩骂名人来抬高自己,名气倒出了,却惹了一身骚,而金大侠也是个沉不住气的老顽童,非要和这么一个没有意思的顽主过招。现在看来,不禁让人发笑。文人相轻,何苦如此?

千禧之年,岳麓书院举办千年论坛,有关组织者相中金庸,三顾茅庐且不厌其烦地把金大侠请出山,作了个《中国历史大势》的精彩演讲。金庸先生史学知识之丰富倒很令人钦佩,对其所持的史学观点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但金先生演讲到最后情绪高昂地宣布:“中国哲学思想的内部和谐与对外的开放、不排它,可避免战争和拯救人类的观点却令人质疑。”其实这跟我们国学大师季羡林发表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我们中国文化取代西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如出一辙。如果金先生仅出于单纯的爱国心倒可以理解,若有其他原因,却不能让人信服。试问二君,你们所持的观点依据何在?

说实话,我挺喜欢“四大俗”,谁叫他们俗得可爱。我也和金庸先生一样“爱香港,更爱大陆”,没有王朔先生地域歧视之“流毒思想”,俗就是俗,雅就是雅,雅不一定是经典,俗也不一定是庸俗,只有雅俗共赏才够得上一个和谐完美的世界。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通俗中的经典,武侠中的经典,但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经典,这点毋庸讳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